1亿美元融资乌龙背后:Uber融资不易,私募基金宣传踩线

极客网8月25日(北京)

打车应用是非多,Uber尤甚。Uber的话题,很多时候又与其它公司有关——包括被类比挑战,以及被借势营销。这几天,连一向严肃严谨的金融行业也搭上Uber这辆“话题车”,以Uber融资为噱头公开宣传起自己的私募基金产品来。这似乎有点踩过了线。不过,到底是谁借谁势,谁营销了谁,背后又隐藏着哪些难以言明的信号,值得推敲和玩味。

事情是这样的。先是有媒体在8月23日报道称,中信集团将会向Uber公司投资一亿美元。消息人士称,投资Uber的是中信旗下投资机构“Citic-CP资产管理公司”,这笔投资分为两个部分——8000万美元投资给Uber国际,另2000万美元则投资给Uber中国。

这条消息看起来有眉有眼,既切合了Uber烧钱很快需要融资的大背景,又符合了Uber中国企图谋求在中国IPO的小道传言。从传播学上看,中字头老牌投资公司和备受争议的Uber牵扯在一起,料定是不缺话题和曝光率的。

果不其然,多家互联网科技和金融媒体都转载了这条消息。不过就在“投融资”双方都还“没来得及”证实或澄清时,媒体倒是先辟谣了,腾讯科技8月23日晚间报道称,“所谓中信集团1亿美元投资Uber的消息很可能是误传。实际上,早在一个月前,腾讯科技就曾拿到中信集团针对客户推出的Uber发行投资建议说明书。中信集团一定程度上是Uber的承销商,通过中信锦绣契约基金发售1亿美元的基金,在投资Uber全球约9000万美元的同时,也被要求投资Uber中国约1000万美元。”

报道接着贴出了投资建议说明书的几张截图,有图有真相地击碎了谣传。

等等,就这样完了吗?一场媒体“传谣辟谣”的闹剧就这样收场了吗?显然没那么简单。朱飞在腾讯科技的报道中发现:

知情人士称,这一理财产品主要面向国内散户发售,起投金额为300万,总额度7亿。投资标的主要是Ube全球,搭售Ube中国股份,还在募集过程。假设持有期3年,基于Uber公司2017年盈利预测,按照PS倍数2-5测算,退出时收益率约13.75%-71.88%。

这里面有几个问题:

1、这是公开兜售理财产品,标的物为Uber的股权。腾讯科技与其说单纯辟谣,这么“深入”的报道显然是有目的性的,那就是帮公司宣传兜售产品。当然这里面也有两种可能:一是媒体被利用了,糊里糊涂被当了枪使;二是媒体有意为之,名为辟谣实为变相宣传。

2、公开兜售理财产品犯法吗?还真犯,那得看是什么产品。你在网上搜索“中信锦绣契约基金”,定搜不到详细的介绍,因为它本质上是一款私募股权基金产品,而根据规定私募基金是不允许公开宣传和销售的,因为基金的投资者必须是合格投资人(资产300万以上,年收入不低于50万等)。

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四章第十四条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不得向合格投资者之外的单位和个人募集资金,不得通过报刊、电台、电视、互联网等公众传播媒体或者讲座、报告会、分析会和布告、传单、手机短信、微信、博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

有趣的是,这个中信锦绣可不是第一次在网上“透露”基金项目消息了,百度搜索竟然发现一个名为“中信锦绣-美国房地产基金项目推介”的文库文档,这是一个典型的违反公开宣传的案例。

私募基金销售压力大,在宣传上难免有时会踩线,但如此高调借势营销的,朱飞还是第一次见。投资门槛300万的理财产品也要傍上Uber促销,看来其募集进展不太顺。

另一个问题又来了,中字头投资公司旗下基金承销,“当红炸子鸡”Uber股权作为标的,这样的理财产品怎么会滞销呢?

腾讯科技的“私密资料”中这么说:

在这则报告中,Uber中国的估值达到60到70亿美元。不过,Uber中国尚处于融资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Uber中国预计2018年盈亏平衡,毛利润率达到6.5%。

“预计2018年盈亏平衡,毛利润率达到6.5%”,这显然不具备很强的吸引力。

而根据极客网8月6日报道,美国博客网站Gawker获取的一份来自Uber内部的财务文件显示,2013年Uber亏损超过了5600万美元,而在2014年上半年,Uber亏损超过1.6亿美元。连年的亏损需要持续补充资本,尤其是在烧钱补贴抢用户的中国市场。

种种迹象看来,Uber虽然很火,但谈到赚钱,显然不是最近几年可实现的事。经过多轮融资后,Uber的估值已经达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平,这个时间点投资Uber对个人投资者来说显然不是一个好选择。

在全球股市都遭遇困境的当下,IPO的想象空间得大打折扣,加上本身估值虚高,这可能就是以Uber股权为标的的中字头旗下基金也滞销(至少一个月了,7亿人民币还没募满)的主要原因。及至借势营销和公开宣传,恐怕也是无奈之举了。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旨在探寻事件背后的信号,为了佐证不得不披露和解释一些细节,不构成投资参考。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5-08-25
1亿美元融资乌龙背后:Uber融资不易,私募基金宣传踩线
一向严肃严谨的金融行业也搭上Uber这辆“话题车”,以Uber融资为噱头公开宣传起自己的私募基金产品来。这似乎有点踩过了线。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