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筹被传上市,公益光环下的信任危机如何打破?

极客网·极客观察7月30日 成立不过四年的互联网大病众筹平台水滴筹,近日被传上市。

有媒体报道水滴公司正在寻求大约40亿美元的估值进行IPO,上市地点倾向于美国,并且正在与美国银行和高盛集团洽谈合作。

尽管水滴筹的发言人陶然否认了该报道,并且明确表示公司暂无明确的IPO计划,将会继续探寻资本市场的各种机会。但赛道拥挤,如何把握住更多的筹码与其他企业相抗衡,或许也是水滴筹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成立四年,资本光环加注

水滴筹成立于2016年4月,公司创始人沈鹏曾参与美团外卖的创建;从成立开始到现在水滴筹一共进行了四次共计18亿元的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高榕资本、中金资本等知名机构,其中腾讯一共参与了水滴公司A轮、B轮和C轮的投资。

水滴筹备受资本的青睐,除了沈鹏本身的个人经历外,更在于水滴公司的项目。从“众筹—互助—保险”实现了闭环,而水滴筹不过是水滴公司当中最知名的业务而已,通过微信社交的裂变,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当中拥有了2.5亿用户,其中60%的用户都是来自三四线城市的居民,22-44岁年龄层占据主要群体;或许也是受益于下沉市场的红利,让水滴筹能够在短时间内被认为是“下沉市场四大天王之一”。

公益旗号下的众筹手段,似乎变了味儿

根据水滴筹此前公开的数据资料显示,到今年5月份为止,筹款总额突破了300亿元,参与筹款的爱心人士超过3亿人,平均每人捐赠的善款超过100元,全平台独立付费用户超过3.1亿人,而蚂蚁旗下的相互宝用户不过才1.06亿人。

但业务的迅速发展也让更多的问题暴露在阳光之下,其中一段“扫楼式运营”的视频更是把水滴筹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地推员逐个病房引导患者发起筹款,每单最高提成150元,部分工作人员可月入过万;原本善意的举动却在这样的寻找中被揉进了利益的指标。

尽管水滴筹也表示是地推人员违反了公司规定,但这样的声明并没有掩盖舆论对水滴筹的质疑,这样的负面新闻也让这些披着“公益平台”旗帜的商业公司的暗黑面推到了公众视线中来。

不可否认水滴筹搭建这样的爱心平台的确帮助了不少深陷困境的人,但对患者筹款金额、个人资产、捐款流向等问题没有审核和公示,让那些编造虚假筹款事项的人也利用了这份善意,加上缺乏监管的约束,都是现阶段难以弥补的短板。

毕竟众筹平台成立的初衷是为了能够给真正需要募捐的人以希望的曙光,而不是把这种行为演变成“集体造假”;良善的行为本就不该被挂上数据的指标,公益平台下掩盖着商业机制,自然也就会使公益变了味道。

跑马圈地结束,盈利为最终导向

不收手续费,这样的水滴筹到底赚不赚钱,如何赚钱?在水滴筹之前的一些众筹平台会收取一定数额的手续费,而水滴筹不仅不会收取用户的任何费用,并且全额补助第三方身份校验费用、服务费用、审核费用,患者仅仅需要自行承担使用第三方支付产生的成本费用即可,也正是这样的方式为水滴筹带来了巨大的流量。

水滴筹是吸引用户的一个平台,或许不能够为水滴公司带来盈利的可能性,但每个月获得的筹款却可以为水滴筹带来可观的现金流;同时通过该平台引进的用户转化成水滴保险商城的用户并不在少数;根据沈鹏此前的发言可以知道,“水滴保险商城今年上半年每个月的年化签单保费达到了10亿元。”这让水滴筹在四五月份都实现了单月盈利。

为了吸引用户招揽人才扩大市场,通过补贴烧钱的手段进行已经是互联网屡见不鲜的方式,而水滴筹目前已经完成了跑马圈地,想要上市就必须向资本市场亮出更漂亮的财务数据;如何持续性的实现盈利也是摆在水滴筹面前的难题。

但大病求助的行业特殊性或许也会让水滴公司面对更多的舆论危机,怎么样才能够平衡商业性质和社会性质之间的这杆称,也是水滴筹遇到的挑战。水滴筹王莹曾表示,“我们平台并不是公益组织,但我们坚持为有需要的困难患者提供免费的服务,这其实是我们一家商业公司在积极承担社会价值的体现。”

水滴筹本身没有原罪,但如何透明化,健康化的让整个平台得到发展,更是上市之后需要面对的问题。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