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网·极客观察6月22日,新消费升级与宅家经济的共同作用让买菜这件小事撬动了数以亿计的市场空间,高频次的消费刚需让资本看到了机会,互联网巨头接连入场、投资机构重磅加码,但喧嚣过后,生鲜电商市场真的迎来了春天吗?
或许还没有。即便像叮咚买菜、每日优鲜这样的行业佼佼者已经跨越了从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间的鸿沟,但对于企业来说,烧钱求生存的阶段已经过去,盈利迫在眉睫,否则面临的将是企业运营的重压和被资本抛弃的尴尬。
一年前,每日优鲜、叮咚买菜两大生鲜电商独角兽忙着争抢“第一股”的殊荣;而一年后的今天,这两家企业却不约而同的走了下坡路。甚至还不用翻开财报,从跌跌不休的股价中就能够发现,上市从来不代表“安全”,曙光也还没有出现。
叮咚买菜,危机四伏
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单靠资本支撑是无法长久的,叮咚买菜或许也深谙这个道理,在上市以后,一改此前的规模优先策略,调整为“效率优先,兼顾规模”,随即又表示“今年四季度全国接近盈利”的目标,但现在的叮咚买菜却走上了“撤退裁员”的自我救赎之路。
根据相关媒体的报道,从5月底开始就已经陆续退出了广东中山、珠海、安徽宣城、天津等多个城市,以前是大刀阔斧的开辟,现在是火急火燎的撤退。而在今年年初,叮咚买菜也被曝裁员,涉及包括采购、算法等多个部门在内,这一系列的举措背后,是叮咚买菜连年不断的亏损。
6月15日,叮咚买菜发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的财报,数据显示,该季度总营收同比增长43.2%为54.43亿元,GMV同比增长36%为58.51亿元,订单总数同比增长15.6%为8060万单,订单平均价值也达到了72.6元。不难看出,营收的增长主要在于订单数量和客单价的驱动,但公司却仍处于亏损状态,其亏损额达到了4.77亿元,虽然净亏损率有所收窄,但综合来看,仍然不容放松。
首先是居高不下的履约费用。前置仓模式是不是生鲜电商的最优解,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看法和需求,因为太烧钱,所以在盒马CEO侯毅看来,“前置仓没有未来”;但也因为其高效便利,深受叮咚买菜等生鲜电商玩家的追捧。在奋力狂奔中,叮咚买菜的前置仓数量在不断的增长,甚至在一年时间内就由700个增加到1400个,这种做法也加大了叮咚买菜的成本压力,在2022年第一季度中,光是履约费用就达到了14.84亿元。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叮咚买菜拥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短期投资为48.52亿元,而其应付账款、短期借贷等债务合计达到50.92亿元,对叮咚买菜来说,也承担着不小的压力。从2019年到2021年,叮咚买菜累计亏损金额为114亿元,平均每年亏损接近40亿元,按照这个亏损程度,如果叮咚买菜无法寻到一个有利的商业模式,将会面临重重挑战。
上市之前,叮咚买菜备受资本青睐,上市之后,其股价也一度突破50亿美元,但之后便是节节败退,甚至还多次传出质量问题,遭到相关监管部门的处罚。而与叮咚买菜“同病相怜”的还有每日优鲜,同样是一个“烧钱的无底洞”。
每日优鲜,命途多舛
叮咚买菜在闯关,每日优鲜也不例外。虽然头顶“生鲜电商第一股”的光环,但却在前进的过程中遭遇了各种风波,以至于仅仅过了一年便面临着退市的危机。
上市当天13美元/股的价格现如今只剩下了0.22美元/股,市值蒸发达到了95%以上,甚至还因为没有及时向美国SEC提交2021的年度财报收到了纳斯达克的通知函。根据纳斯达克的规定,上市公司连续30天股价低于1美元将会收到退市警告。每日优鲜方面表示这不会影响到公司的正常运营,不过这样的举动也难免会让外界猜测每日优鲜当前的艰难处境。
每日优鲜靠前置仓从激烈的赛道中开辟出了自己的道路,但这种模式最终也成为了它的负累。根据招股书显示,从2018年到2020年,其履约费用分别占据了总收入比重的34.94%、30.54%、25.72%。即便数字在下降,但盈利同样承压,其累计亏损金额超过67亿元。
除了迟迟未出的财报外,每日优鲜还经历着被供应商讨债的窘迫。因拖欠货款,每日优鲜先前被北京朝阳区法院强制执行,甚至还有供应商去每日优鲜大楼拉横幅。一般情况下供应商是不会跟商家撕破脸,但如今却硬生生的到家门口堵着,《极客网》在查询黑猫投诉平台时也发现,“拖欠货款,无人对接”等问题,可见当下每日优鲜或许的确不容乐观。
在过去的急速扩张中,每日优鲜给人的印象是“不差钱”,机构上赶着投资的生鲜电商平台领头羊,融资规模已超过百亿,除了明星投资机构,也不乏国资助力。但再多的机构看中,如果一直深陷亏损的深渊,最终也只能成为“资本弃子”。
对于如何走出亏损获得盈利这个问题,每日优鲜在努力寻找答案。根据季度性财报来看,2021年第三季度,每日优鲜的营收和GMV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同时其亏损也在加大。同时伴随着的还有高达32.23亿的负债,而是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有21.72亿元。
写在最后:
前置仓模式下,谁能演绎生鲜电商平台的怕累托最优?谁都不知道。但伴随着市场热度的冷却,没有卓有成效的自我造血方法,单纯的靠融资输血已经成为了过去。如何控制成本,稳扎稳打,让消费者获得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是平台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在各显神通之前,或许“活着”才是当前的目标。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PON在园区网络的“先天不足”,无源以太全光来拯救!
- 英特尔CEO黯然退场背后:芯片制造陷泥潭,AI起大早赶晚集
- 开源5年树立新里程 openEuler以智能 致世界
- 华为推出Mate 70手机引发高度关注 看外媒是如何评价的?
- 5G-A终端规模铺开响应“以旧换新”,湖北移动“机网套”协同刺激内需
- 六载华为开发者大赛,“赛”出云上开发新生态
- iPhone在华份额为何不断下滑?外媒分析:因无法提供AI服务
- 硬科技观察之智能体:2025年会是AI智能体爆发之年
- "以智赋网"关键一跃!华为首发Ambient Site构建无线智能化底座
- 硬科技产业观察之端侧AI:AI算力随身释放千亿价值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