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数智化时代的大幕已全面开启

2月23日消息(艾斯)作为疫情以来GSMA MWC系列首次重磅回归的线下活动,2021年MWC上海展于今日正式盛大开幕。在开幕式主题演讲中,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全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进程,数智化时代的大幕全面开启。

他表示,数智化是指数字化、智能化相结合创造的新的增长方式,是在劳动资本等传统要素为驱动的经典增长模型(也即索罗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信息技术数据两大要素,完善形成的新型增长模式。通过对劳动资本、数据、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有机组合,实现对传统要素价值的放大叠加、倍增,驱动经济社会进入新一轮增长的大周期。2020年到2035年,仅5G就将拉动全球GDP增长率提升7.4%,创造经济总产出达到13万亿美金。

同时,产业跨界融合,催生出新的经济形态,全社会数字化进程的加速,也促进了新经济形态的蓬勃发展。他指出,从本质上讲,新经济形态是实、虚、软这三个字的化学反应。实是指实体经济,虚则是虚拟经济,软是信息技术和服务,三者相互融合,相互作用,这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实与软的融合,形成了数字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各行业,引发了生产方式商业模式的深刻变革,加速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发展; 二是虚与软的融合,推动了金融的创新,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形成数字货币、数据、征信等新的业态新的模式,加速了资本流通媒介及方式的创新和重塑,推动了数字金融、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三是实和虚的融合,实现产业升级。信息技术能够畅通产业和市场循环,成为实虚融合的催化剂,推动金融资本精准匹配生产实际的需要,加快了产业基础高级化。预计到2025年,中国的信息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20万亿。

杨杰指出,眼下,信息通信业肩负新的发展的使命,面临前所未有的新的发展机遇。信息通信业应积极承担新的历史使命。

一是筑牢新基建的根基,构建高速泛在云网一体,智能开放、绿色安全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夯实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础。二是加速新要素的运用,推动各领域信息技术和数据两大新型要素汇聚和应用,为经济的新一轮增长注入强劲的内生动力。三是促进新业态的繁荣,丰富拓展面向数字生活生产治理的信息服务的新业态、新模式,打造经济、社会、民生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创新研究。

第二,战略升级引领新发展航向,面向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移动制定了力量大厦的发展战略,为公司在新的发展阶段明确了转型变革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的指南。

三明确战略内核,即加快三转、拓展三化、深化三融,这一战略内核也代表了中国移动转型发展的核心理念。其中三转即推动业务发展,从通信服务向信息服务转变,业务市场从To C向CHBN转变,发展方式从资源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这是公司转型的核心内在逻辑;三化则指的是线上化、智能化和云化,是公司转型的突破口和核心领域,是激发信息服务需求潜力、提升产业格局的关键;三融即构建基于规模的融合、融通、融智的价值经营体系,是公司转型的路径方式。

面向未来,中国移动将加速数字化转型的落地,努力实现5个新的突破。

一是发展规模的系统,不断满足、引领、创造面向10亿级客户的信息服务的需求,从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向万物智连加速拓展延伸,实现收入、连接等发展规模大大幅增长。

二是结构调整新突破,构建面向CHBN的完整业务布局和融合产品体系,打造5G消息、宽带电视5G专网等基础服务和数字生活权益超市,实现信息服务占比的大幅提升。

三是科创能力的新突破,持续引领5G/6G等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强化AICDE、区块链等数字化领域的关键能力的锻造,推动技术影响力、产品创新力的显著增强。

四是运营效率的新突破,构建具有运营商特色,中国移动特点的技术加业务的智慧中台,积淀能力,支撑发展,促进公司数字化运营和全社会数字化的转型。

五是体制机制新突破,和高校科研院所强化协作,打造国家级的实验室和联合研究院,设立数字化人才特区,构建一流的数字化创新平台和高精尖的人才队伍。

杨杰认为,融合创新、共建新发展生态,实现和合共生,也就意味着产业各界要开放合作,共创未来,携手助力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

为此他提出了5点倡议:一是共同开拓信息服务市场,释放全社会信息消费的潜力。二是共同加速技术创新突破,为数字化转型注入强劲的内生动力。三是共同赋能实体经济发展,促进千行百业提质。四是共同培育开放融合生态,实现全行业的共同繁荣进步。五是共同强化安全体系建设,为产业链、供应链、生态链的稳定筑牢安全的屏障。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