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看铁塔丨共建共享成绩斐然,护航上海“五个中心”建设

5月23日消息(陈宦杰)上海,一座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坚定走在时代前沿的城市。聚焦建设“五个中心”,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是这座中心城市的使命与自觉。

近日,C114跟随中国铁塔“高质量发展看铁塔·上海站”活动深入上海,亲眼目睹“铁塔模式”助力上海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科学部署,持续巩固上海城市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也真切感受到上海在全面提升“五个中心”的核心功能后,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

“铁塔模式”出圈,共建共享成效显著

去上海,怎能不去世博公园游览一番?世博公园位于城市中心区,西邻卢浦大桥、北接黄浦江、东靠世博中心、南邻浦明路,这里的一景一物植根历史、基于现实、紧跟时代,塑造体现了上海各个发展时期的城市意象。

很少有人知晓,矗立在世博公园江边码头上的塔吊车504和508不仅是上海早期重工业发展的见证者,还是上海快速形成布局合理、服务高效、集约共享的电信基础设施体系的亲历者。

上海寸土寸金,通信塔这类基础设施又属于重资产,如何选址立塔建站就成了一道长期困扰建设者们的难题。2014年,在落实网络强国战略、深化国企改革、促进电信基础设施资源共享的背景下,中国铁塔省级分公司——上海铁塔应运而生。

上海铁塔成立后,深入贯彻总部提出的“一家建设、多家使用、社会共用”的“铁塔模式”,通过“共建共享”的规模效益反哺通信产业链。此举赢得了主管部门、行业企业以及上海各级政府的鼎力支持。

在优化世博公园信号覆盖的过程中,由于公园是开放环境,内部空旷、可利用高建筑较少,单管塔或者其他塔型对公园整体景观有影响,寻址受到重重阻碍。当上海铁塔在江边码头发现作为工业遗迹予以保留的塔吊车504和508后,主动对接园区负责方世博集团,因景施策提出变“社会塔”为“通信塔”的改建方案。

创新方案将基站建设融入城市背景,成为城市风景,且建设成本远低于传统落地塔。上海铁塔立足资源共享,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将塔吊车身改建为机房,将三家电信运营商的天线分别安装在两个塔吊上,受益于塔吊高度,4G/5G信号的稳定性和传输效率得到保障,成功满足世博公园及黄浦江边的覆盖需求。从此,世博公园内的工业遗存塔吊车又多了一个新身份——塔吊基站“浦博塔”。

C114在2024年中国品牌博览会上了解到,“铁塔模式”已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共建共享成效显著。截至目前,上海铁塔拥有站址超3万座,全市平均站址共享率从13%大幅提升至72%,相当于少建新塔1.4万座,节约行业投资近46亿元,节约土地近1600亩;累计建成5G基站5.4万个,95%通过共享存量站址实现,助力上海“双千兆”网络建设保持全国领先,支撑全行业实现“多快好省”高质量发展。

勇当新基建先锋,打造最优信号覆盖方案

在浦东国际机场地下的隧道中,一批有着丰富经验的隧道工人与技术专家正日以继夜地忙碌着。

上海市域铁路机场联络线(以下简称“机场联络线”)全长68.6公里,途经闵行、徐汇、浦东新区3个行政区,设有9座车站,最高时速可达160公里,是国家发改委《关于促进市域(郊)铁路发展的指导意见》中首批确定的11条市域铁路示范线路之一,也是全国首条地下运行的市域铁路线路。

C114获悉,机场联络线先期开通段(虹桥商务区站至浦东机场站)计划于2024年12月建成通车。这将进一步增强浦东和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对长三角区域的辐射作用,服务长三角城市群,为提升上海全球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作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国家队和5G新基建的主力军,上海铁塔在重大项目的建设中勇当先锋。为打造上海轨交通信覆盖最优方案,上海铁塔以最扎实的工作作风,践行“一流企业”的运营理念。在需求统筹的基础上,上海铁塔坚持资源共享、集约建设,全力服务电信运营企业,持续推动产品创新和建设模式创新,持续深化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不断打造“综合成本优、建设交付优、维护服务优、管理风险低”的“三优一低”新优势,做好4G/5G无线网络覆盖,并以5G新基建、数字赋能、安全支撑为着力点,力争为机场联络线提供“满格信号”服务。

面向更优5G信号质量,上海铁塔在施工中采用4根泄漏电缆,以300米一个开断的高标准,实现区间的连续覆盖。面向数字创新赋能隧道室分业务,上海铁塔依托总部业务平台及数据,以三维数字化技术为基础,通过三维模拟仿真,物联网传感,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算法技术形成数字化资产,支持全生命周期数智化管理,提升铁塔在机场联络线项目的建设和运维能力。面向列车安全运行,上海铁塔的技术专家抱着“精精益求精、万万无一失”的信念,确保通信设备安全可靠。

拓宽共享内涵,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离开机场联络线的施工现场,C114来到上海16号线惠南站旁的一处空地。在这里,一座挂着许多不知名设备的铁塔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现场工作人员向C114介绍: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面向太平洋,每年夏秋两季雨水增加,台风多发,复杂的气象因素可能会对地铁的安全运营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此,上海铁塔在易受天气因素影响的5、16、17号沿线,利用现有铁塔站址挂载气象传感和监控设备,设立气象数据采集点(主要搜集雨量、风速、风向要素的气象实况数据)和视频监控点等感知节点,搭建集气象、环境、图像等数据采集的物联感知体系。经上海气象局及铁塔视联平台分析、清洗、优化后,形成数字化治理成果,为申通地铁提供精细化的实况气象服务,为管理决策提供有力预测和依据。

近年来,上海铁塔充分发挥基站、通信、电力、算力、运维等资源禀赋优势,持续拓宽共享内涵,推动“通信塔”向“数字塔”转型,推进通信资源和社会资源双向开放共享,同时加快布局能源服务,助力本地新兴产业积厚成势、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例如,基于视联网点位为环保、农林、政法、交通等30余个行业提供环境监测、长江禁渔、气象监控、森林防火等信息化服务;依托分布式电网和蓄电池的储能系统,打造智慧充换电网络,铁塔换电认证用户超十万人,建设充电端口总数近7万个,覆盖3354个点位,服务居民37.19万人。

未来,上海铁塔将从深化“铁塔+大数据+AI算法”应用、推进防灾减灾感知网络建设、探索自然灾害应急抗灾新场景等方面入手,加快实现智慧应急战略落地,充分发挥铁塔资源、技术优势,助力提高上海应急管理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构建充换电安全生态圈,守“沪”一方平安

《说文解字》曰:“城,所以盛民也。”一座城市高质量建设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在城市里生活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4年2月,上海市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约850万辆,除去被闲置,处于报废或半报废状态,实际在使用的数量为500万辆左右。与电动自行车有关的“私拉电线”与“乱停放”,已经成为12345市民诉求热点。

针对上述问题,在位于闵行区新虹街道的“新时代上海党建引领物业治理创新实践基地”,上海铁塔向社区服务管理人员和居民群众介绍了他们的解决方案,用实际行动贯彻“人民城市”理念。

“上海铁塔倡导‘电动自行车智能充换电安全生态圈’新理念,根据不同人群的使用习惯,在实训基地展示了‘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换电柜’的产品组合。其中,充电桩在电池过压、过充时会自动断电,以此来规范电动自行车充电行为,减轻管理负担;而针对外卖小哥等群体充电需求高、空闲时间短等情况,换电柜‘以换代充’,可以迅速让电动车‘满血复活’。”上海铁塔相关负责人向C114介绍道。

除了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及换电柜产品外,上海铁塔通过自主研发的充电设施集中管理系统,将社会面不同厂家的充电设备进行纳管,接入政府城运中心平台实现可看、可管、可控,达到一网统管的目的。工作人员可实时查看各充电设备端口实时运行状态和能耗情况,及时掌握用户充电轨迹、设备品质、小区充电端口活跃度等情况,快速处理过充、过载、使用大功率电瓶等工单事件。

就在五月初,上海铁塔智能充电柜灭火阻燃系统“立功”。家住虹口区广中路街道的社区居民发现一台智能充电柜的一个充电仓内有浓烟和部分明火出现,赶紧拨打119消防报警电话。当消防救援人员抵达后检查发现,火已基本被充电柜内自带的自动保护灭火系统扑灭,残存在充电仓表面的零星明火,消防救援人员仅用两瓶干粉灭火器就彻底将其扑灭,本次火情没有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上海铁塔“因共享而生”,将时刻牢记国资央企“三个作用”嘱托,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以“强国有我”的担当精神,深化“一体两翼”战略,积极推动“通信塔”向“数字塔”转型,在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服务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大蓝海中“因共享而兴”!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4-05-23
高质量发展看铁塔丨共建共享成绩斐然,护航上海“五个中心”建设
高质量发展看铁塔丨共建共享成绩斐然,护航上海“五个中心”建设,C114讯 5月23日消息(陈宦杰)上海,一座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坚定走在时代前沿的城市。聚焦建设“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