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剑秋:太空中的那颗北邮星

北邮星和纪念塔终于在北京邮电大学七十年校庆倒计时100天在沙河校区落成了。“北邮星”是为了纪念光纤光缆领域和“中国天眼”工程作出卓越贡献的北京邮电大学林中教授,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将编号101810的小行星命名的一颗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主带小行星,它以平均每秒近17公里的速度在太空中运行,每天运行约143万公里,彰显北邮信息黄埔的荣耀。

林中教授已经离开我们一段时间了,他教书育人、爱岗敬业、攀登科学高峰的身影仍然在北邮的校园里熠熠生辉。林中教授率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 “光纤光缆机械性能检测试验机”,攻克动光缆相关技术难题,满足了“中国天眼” 工程设计要求。一天,林中教授电话我去他的办公室分享他获得的突出贡献奖证书,灿烂的笑容令人难忘。林中教授专心致志做学术、搞科研,身边聚集了一批学者、学子,讨论课程学习、治学之道;探讨服务社会、责任担当。在一次“北邮人创新创业联盟”研讨会后,他想邀请我的博士生王雷毕业后到他那里工作,在我介绍了王雷天津大学理工科本科、硕士毕业,具有在中国移动长期工作经历,正在我的实验室踏踏实实读博士时,林中教授说这样的人才还会有更需要他的地方。林中教授生活简朴,对学生慷慨相助,2003年将1万元科研奖励全部捐献给一位患白血病的学生;得到林中教授资助的学生很多,甚至都没有统计数字,尤其是常年资助的藏族学生,顺利毕业后回到藏区建功立业。林中教授科学研究“小车不倒只管推”、不断进取的精神令人敬佩。他重病期间仍然牵挂光纤光缆在海洋、极寒地区应用的技术攻关问题,他说身体康复后要继续通信时钟研究,国家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通信系统中各种设备时钟同步,确保高速传输的数据准确。

星辰大海,思念无限。“北邮星”承载着信息黄埔的梦想在太空中遨游,由中国铁塔联合德宝等企业制作的“纪念塔”成为北邮新的打卡点地标,我们在数星星的时候,会铭记这颗璀璨的“北邮星”。

北邮星和纪念塔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5-07-14
曾剑秋:太空中的那颗北邮星
曾剑秋:太空中的那颗北邮星,北邮星和纪念塔终于在北京邮电大学七十年校庆倒计时100天在沙河校区落成了。北邮星是为了纪念光纤光缆领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