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便利店崛起,挖掘下一个零售新蓝海?

从大型商超到夫妻店,从淘宝到京东,从线上到线下,从外卖到即时零售,中国的零售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看起来已经对消费者实现了无缝覆盖,对创业者而言,还有没有新的“蓝海”可供腾挪?

答案是:可能还真有!

据经济参考网9月8日报道,一种实体零售演化出的新业态正悄然兴起。这种业态由于比较新颖,还没有专有名称,姑且称之为“新型便利店”。 近两年来,类似的新型便利店在美团上已有1000多家,分布在全国100多个城市。

这些新型便利店一般拥有线下实体门店,开在某个不临街的角落,主要服务于外卖客户,通过骑手24小时服务周围5至10公里范围内的用户,成为城市现有零售网络的一种补充。

这些便利店并不是因“内卷”而生。和服务邻里的夫妻便利店相比,这些便利店的消费群体和服务时间有一些区别;相较提供线上服务的大型商超,商品种类、服务半径又有差异。新型便利店在服务范围、时间、商品种类、时效性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这些新型便利店一般位于商圈的不临街位置,房租成本比较低,装修花费少,紧密的陈列,也使得商品摆放、分拣上更为高效,初期投入上要比同等规模的超市便利店低一半左右,店里就是店主(有的有员工)+货品、分拣,以及电脑,通过骑手配送。

它卖什么呢?主要是面对两种需求,一种是临时发生的紧急和即时需求,比如年轻人半夜忽然被蚊子咬,或者需要生活用品,又懒得下楼,这时候周围便利店也大都已经关门,就可以在新型便利店上下单;另外一种则是大量处于模糊地带的需求,需求很明确,但又不知道去哪儿买。比如要搬家需要的纸箱子,老人的护理用品,明天泡温泉要用的泳衣......新型便利店就针对这类长尾、更精细的日常需求。

它们赚的虽然是蝇头小利,凭着坪效高、周转快、按需选品、营业时间长的特点,仍然在夹缝中成长起来。

报道提到一家叫佳美乐购的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米面、粮油、服装、五金、甚至宠物用品......与传统便利店主做鲜食、零售饮料不同的是,平均面积在200平米左右的佳美乐购,货架上陈列的商品种类超过了4000种,能够满足消费者更加精细、长尾的百货需求。

因专做外卖订单,佳美乐购的店址也摆脱了线下客流量的限制,门店几乎都位于商圈不临街的位置,房租也较低。“之前开传统便利店,要照顾到线下生意,而新型便利店的物品陈列、货架通道、门店装修则完全不同,”佳美乐购创始人王东介绍。在创业前,王东帮父母一起经营着几家华欣社区便利店。2017年尝试上线外卖平台后,他便开始关注消费者的喜好,再去拓宽商品品类。“线上的需求超乎想象,有次我们进了几副拐杖,单拐、双拐都有,第二天就卖光了。”

在王东之前,业内已经有一家海豚购颇具影响力,它甚至在去年拿到了500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海豚购的创始人程成在2019年10月便在成都开了第一家类似形态的新型便利店,之后在成都其他区域,以及北京、杭州共陆续落地了30多家门店。但创业之初,海豚购被行业归类于社区团购平台或者前置仓,随着即时零售模式的逐渐成熟,才使其模糊的初始市场定位慢慢清晰起来。

像王东这样的“零售二代”,他们出身于便利店圈子,对零售行业有深刻了解,他们年轻,比父母更了解年轻人的需求也更了解互联网,同时父母的商业资源又可以拿来为他所用。

王东父母的华欣便利店亚运村店早在2005年就已经开张,从日用百货、酒水饮料开始摸索,十几年下来也是历经风雨,有过辉煌,硬刚过电商,抵御过疫情。十五年来,很多父母老乡开的华欣便利店也关了不少,到了王东这一代, 面对世界的思维方式已经完全不同。

当然还有“天时”的催化,是疫情的突如其来,由于出行的不便,导致消费者对商品的即时性需求大幅增加,自发产生了“外卖当做快递用”的新购物形式,随着疫情的持续,这类即时性需求逐渐成为很多年轻人的刚需,成为一种购物习惯,这也使得新型便利店的发展空间大大拓宽。

按照凯度消费者指数最新研究,60%的中国城市家庭在2021年的前三季度通过主要即时零售平台、零售商自营APP或社区团购APP购买快速消费品。

实际上,疫情还只是“小天时”,新型便利店背后是即时零售的商业大潮,才使王东们的创业成为可能。零售平台切入即时配送,不断扩大即时零售配送的品类与范围,也为新型便利店提供了基础设施,比如流量、配送能力、大数据等,形成新型便利店+流量+即时配送+目标用户群体的商业闭环。在美团等平台上,这类专注于服务外卖订单、24小时营业的新型便利店也正在成长为一个新的板块,依托于即时零售平台,用户可在线上下单,商品在30分钟左右就可以送达。

新型便利店的出现很容易让人想起拼多多的崛起,它不是兴于内卷,更是像拼多多当年发现下沉市场一样,找到了新的需求、新的市场和新的商业逻辑,于是在看似无缝可寻的红海中依旧长出一个拼多多,成为中国电商的新势力与第三极。

从宏观看,即时零售的市场需求空间仍然很大。据多家机构预测,在不远的未来,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量级。

同时,便利店市场也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1年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便利店行业较其他零售业态仍保持较高增长,门店规模9.3万家,增速约9%。

实际上,如果将即时零售看做一片新的海洋,只要掌握“本地门店加即时配送”这两大核心,从任何方向出发都可以到达终点,无论是便利店巨头7-Eleven,还是永辉、家乐福、华润万家等商超,以及丝芙兰等品牌连锁,抑或是本文聚焦的新型便利店。

区别是,从新型便利店出发,投入相对较低,不但佳美乐购这样的新型便利店有机会,那些传统便利店,也同样有机会。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2-09-17
新型便利店崛起,挖掘下一个零售新蓝海?
从大型商超到夫妻店,从淘宝到京东,从线上到线下,从外卖到即时零售,中国的零售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看起来已经对消费者实现了无缝覆...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