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第一!阿里做不到的事,京东做到了

曾经,由微信、支付宝点燃的红包大战,最终将人们带入到了移动支付时代,并且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支付格局。

现在,当互联互通被摆上牌桌,特别是由此所引发的新竞争格局开始出现,已经陷入到一潭死水的移动支付战场,硝烟再起。

一切都是从京东支付与微信支付实现互联互通开始的。

同以往微信支付与其他支付仅仅只是实现个人码的互认不同,此次京东支付与微信支付的互联互通,还实现了商家码的互通。

至此,京东支付,成为了行业首批同时打通微信个人码和商家码的第三方支付机构。

据悉,用户在菜市场、早餐店、超市便利店、水果店等小额支付场景,使用京东金融App扫描微信个人码、商家码,不仅可以快速支付而且还可以每天获得支付立减优惠,最高立减30元。除线下消费立减,活动还支持“分享好友赚现金”分享人可获最高288元的现金奖励。

京东支付以如此强势的姿态,乘着互联互通的东风,杀入到移动支付的行列里,无疑将会搅动移动支付市场,将其再度激活。

阿里做不到的事,京东做到了。

市场支付格局,或将被打破,由此,移动支付市场,或将出现三国争霸的全新局面。

此次京东支付率先打通个人码、商家码,成为行业首批实现这一举措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无疑将会奠定其在互联互通新格局下的「头雁」地位。

提及互联互通,人们更多地想到的是,以微信支付、支付宝与银联云闪付APP实现的扫码互认。

不得不说,这样一种扫码互认,的确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互联互通。

然而,伴随着互联互通的深入,仅仅只是局限于此,业已无法满足行业的发展,个人需求的转变。

如何让支付更加深入和全面,成为了决胜新支付市场战局的关键。

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京东支付,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

在笔者看来,此次互联互通,不仅实现了不增设码牌、不改变平台收款功能,为用户提供多元化支付选择,还实现了三个行业第一。

第一个「第一」是京东支付是第一批打通微信商家码的平台,加之此前打通的个人码,京东支付基本实现了与微信全码的互通。

第二个「第一」是京东支付与微信支付的互联互通,是行业内用户交融次数最多的一次互联互通。

这一点,主要得益于京东支付、微信支付所服务数亿级用户。

第三个「第一」是这是行业内第一次进行大规模商业化推广合作的互联互通。

据京东支付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互联互通,京东支付聚焦小额、便民服务,将京东多年积淀的线上优势引入到线下,形成涵盖微信个人码、商家码的全方位互联互通,服务个体工商户、中小微企业、让利补贴用户。

透过这三个「第一」,不难看出,京东支付与微信支付之间的此次互联互通,与以往的互联互通,其实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如果对这次互联互通进行总结和定义的话,它更像是互联互通进入到深水区里,支付市场所开启的新一场大战。

京东支付通过这三个「第一」,不仅要奠定自身在这一行业的「头雁」地位,而且还要让广大的消费者和商户在此次互联互通当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实惠。

因此,这次互联互通,是彻底开放的、普惠的,也是互联互通进入到新阶段的具体体现。

毋庸置疑的是,京东支付以如此大的手笔,如此大的魄力,投入到互联互通新格局下的支付新战役里,必然将会搅动支付市场,给行业、个人、商家,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正向影响。

1、从行业的角度看,京东支付与微信支付的互联互通,将助力行业格局的健康、多元发展。

正如文章开头所讲的那样,现在,业已进入到真正意义上的移动支付时代。

数据显示,当前支付机构年交易量超1万亿笔,占全国电子支付业务总量的约八成,服务超10亿个人和数千万商户,移动支付居世界领先水平,有效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

然而,我们同样要看到的是,在移动支付成为大趋势的背景下,依然是头部主导的格局。这其实是典型的互联网式的零和博弈逻辑,长此以往,并不能够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

2023年12月,《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公布。

《条例》强调维护公平竞争秩序,有利于指导头部支付机构发挥好“头雁”作用,更加注重行业利益、社会利益与公众利益,带头维护公平竞争,推进互联互通,扩大生态开放。

京东支付此次与微信支付实现互联互通,必然将会给业已陷入一潭死水的支付市场,带来一股新的活力,从而激活这潭死水。

借助京东支付超5亿的服务用户作为基础,附之以微信支付更为庞大的的用户群体,必然将会进一步夯实支付行业开放多元的生态,从而打造互联互通新格局下的支付市场新格局。

2、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京东支付与微信支付的互联互通,将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普惠,不仅刺激消费,提振经济,更让用户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移动支付之所以会受到如此的欢迎,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能够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然而,当移动支付市场格局固化,用户开始面临支付选择权减少,福利缺失等情况,虽然不同支付平台实现了扫码互认,但用户从中却并未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惠。

在扫码支付时,由于各支付机构作为钱包方与收单机构之间没有完全实现互认互扫,用哪家机构的服务就要扫哪家的码,消费者每次支付时都要面临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消费者和商户对于支付方式和支付工具的选择。

很显然,用户很难在其中得到真正的实惠,更谈不上促进消费,提振经济。

此次京东支付与微信支付互联互通,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支付选择,让支付选择权重回用户,用户可根据个人习惯选择使用京东金融App付款。

活动“天天减”的补贴也将为用户带来切实的优惠服务,让用户获得实惠、助力消费。

3、从商家的角度来看,京东支付与微信支付的互联互通,将助力小店盘活经济,活跃消费,真正让一线的店主实实在在地通过此次打通获得实惠。

我们经常会听到线下实体店的生意难做,竞争激烈的话题,对于菜市场、早餐店、超市便利店、水果店这样的小店来讲,更是如此。

如果所谓的互联互通,仅仅只是单纯意义上的打通,而没有让商户获得实实在在的实惠,那么,这样的打通的意义,其实是大打折扣的。

此次京东支付与微信支付的打通,则更多地是让商户获得实实在在的实惠,不仅不再单独码牌,而且还通过专门补贴的方式促进用户在店消费,帮助商家做生意。

在这个过程当中,用户支付的体验感和满意度提升了,商户们的经营活力也提升了。

4、从经济社会的角度来看,京东支付与微信支付的互联互通,将以支付为切入点,盘活基本要素,刺激消费,提振经济活力。

时下,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入到「啃硬骨头」的发展阶段。

说到底,在这个阶段,其实就是要去解决以往那些不愿意去解决,没有时间去解决的痛点和难点,从而挖掘新的增长潜能。

而支付,正是优化体验,提振消费的重要一环,因此,以支付来促进消费,提振经济,无疑是关键一招。

此次京东支付与微信支付的互联互通,正是从这样一个角度着手,通过实实在在的补贴,借助真真正正的体验,盘活基本经济要素,从而助力经济的提振,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

当京东支付以这样一种全方位的互联互通加入到支付市场的新战局里,沉寂许久的支付市场,或将再现新的竞争格局。

由此,支付市场的格局,或将开始发生一次根本性改变。

一直以来,互联网玩家们之间的互联互通,被看成是新发展的开始。

拿支付市场为例,2019年,央行发布《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明确提出推动条码支付互联互通,研究制定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标准,统一条码支付编码规则、构建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体系,打通条码支付服务壁垒,实现不同App和商户条码标识互认互扫。

随后的2021年,2022年和2023年,相关管理机构都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规定,以实现不同支付平台之间更加开放和全面的互联互通。

然而,纵然是在这一系列政策的影响之下,不同支付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依然是遮遮掩掩。

说到底,它们还是惧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互通,动了自己的蛋糕,损害了自身的利益。

同其他支付平台的裹足不前不同,京东支付率先以一种更加开放和彻底的方式加入到了这样一场全新的战局之中。

不得不说,京东支付,如同一条《繁花》里李李口中的「鲶鱼」,必然将会搅动支付市场的格局,让这一市场再现新的生机与活力。

对于用户和商家来讲,他们多了一个全新的选择,不再受困于有限的两种模式,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真真正正地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实惠。

对于京东支付来讲,它有了一个决战支付战场的机会。

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看,说支付市场的格局已经确定,其实是为时过早的,电商行业的「三国争雄」的局面,或许将会在支付市场再现。

不过,从京东支付与微信支付的这次个人码和商家码的全面打通来看,不得不说,它这一次真正成为了「头雁」。

以此为起点,我们或将看到京东支付将会跻身于头部支付平台,以奠定自身在互联互通新格局下的市场地位。

结语

当京东支付以首批同时打通微信个人码和商家码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杀入到支付市场,它创下了诸多行业「第一」。

显而易见的是,京东支付的加入,必然会给行业、个人和商户,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正向而积极的影响。

对于业已陷入到沉寂的支付行业来讲,京东支付,如同一条鲶鱼,必然将会搅动它,激活它,从而释放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以此为开端,支付市场的格局或将再度洗牌。

—完—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家,行业观察家,知名KOL,数字经济学者。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4-05-22
行业第一!阿里做不到的事,京东做到了
行业第一!阿里做不到的事,京东做到了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