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皆做P2P平台是有害的

2014年P2P金融如井喷般暴发,各路诸侯鱼龙混杂。时至今日,P2P金融已严重异化,金融的多事之秋,对于P2P平台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大家必须冷静下来直面自己的任务。

一、当下的这种乱象,将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即使有关部门出台规范性文件,仍将无法阻止行业的无序竞争。因为民间金融的行为非常宽泛、自由,除了法律,就只有市场能够主宰其命运。没有哪个部门愿意接手这个烫手山芋,也没有办法实现归口管理。

中国官方金融的垄断存在一天,民间金融作为体制外的存在必然无法纳入合规监管的笼子。优秀的P2P平台既希望自已享有监管的自由,那就不要企图借用监管的手段灭杀不遵守规矩的对手。面对君子与流氓并存的江湖,创业者必须恪守自己的底线,选择自己成长的道路。

二、P2P从业者要充分认识到,P2P金融与其它互联网细分行业存在着巨大的差别。信贷风险的滞后性与隐藏性形成了可怕的杀伤力,其杠杆放大灾害的效应更不为一般互联网行业人士所认知。一个几十万元架构的简单平台可以撬动数亿元的资金,个位数的不良率就会导致P2P生态系统的全面崩溃。

在这里,用户与流量并不能简单的成为平台价值的评估标准,如果缺乏良好的风险管控机制,用户与流量甚至会成为轻松杀死创业者的终极武器。金融是让人敬畏的工具,决不是任人戏弄的玩具。PE的上亿资金对于一般的互联网创新平台而言可能是一个较大的支撑,对金融而言,只需要10%的不良率就能将十亿元余额的P2P平台资本金消耗怠尽。当下P2P的刚性担保弱化了其互联网基因,使其不再秉承轻资产的交易模式,而又有几家风投能看清巨大交易量背后的风险?

三、面对低迷的经济、金融形势,从业者更应顺势而为。控制平台风险,保证及时兑付是首要任务。在找到更安全的信贷产品及模式之前,控制规模是必须的工作,庞氏骗局只会让你万劫不复。中国金融业的又一次寒冬刚刚来临,P2P金融的热潮其实是个假象,在战略上大胆、在战术上保守,方为聪明之举。

P2P平台在宏观上应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整合市场与金融资源,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在微观上加强风控力量及团队建设,耐心寻找市场缝隙与边缘信贷产品,用安全透明的客户和信贷投向来引导投资人、压降资金成本,用更低利率来换取安全空间。如果真的在意流量与排名,做一些通道类安全的项目也是可以选择的。P2P必须通过信贷产品独特设计及运营的低成本来获得生存空间,尤其要充分发挥细分行业及资源优势,将信贷项目获得成本、风控成本降至最低,以此来搏取相对的安全利差。

四、平台必须去担保,因为这种担保成本P2P行业是无法消化的。融资担保公司做小微企业贷款的失败模式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过高,这个领域是需要政策性信贷救助才能存续的。但是简单地去担保也是不可行的,没有信用鉴别能力的平台很难产生市场价值,行业导航、搜索类网站最多也只能存在几家而已。

P2P平台必须充分展示信贷项目、信贷产品的透明度及内部控制的全过程,特别是产品本身的信贷安全公式及风控核心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LendingClub并不是大家简单理解的纯中介平台,它的产品设计及盈利空间的设计、风控技术及交易的透明度都是经过多年的积累与打磨才得以成形。

简单地推荐投资人与信贷客户、第三方机构进行对接,最终会产生信贷风险,导致整个链条的断裂,借力第三方机构同样需要具备鉴别机构的能力与智慧。当前绝大部分P2P平台的信贷产品是不安全的,这是由于极高的利率形成的风险,根本不可能依靠风控力量来解决,再高大上的团队及风控模式面对畸高的成本都是无效的。因此,是否刚性兑付、是否介入担保已完全成为一个伪命题。

从本质上说,如果无法解决平台融入资金的高成本问题,P2P平台不介入担保是让别人先死后自已再死,P2P平台介入担保是自己先死后投资人再死。因此,当下的P2P更应努力挖掘安全的信贷产品,为投资提供更透明更可控的风险解决方案,积极引导投资人降低对收益率的要求,通过自身创造价值来赢得生存空间,才有可能从是否介入担保的怪圈中解脱出来。

五、P2P平台短期之内很难解决盈利的问题,但应该努力自求平衡,等待破茧成蝶的那天。控制成本是必须的,在经济下行期导入的流量与信贷规模越大越不安全,引入PE也仅仅是多一个代位赔偿的帮手,何况这个帮手本身就是一个紧箍咒。对于已引入资金的平台来说,当务之急并不是放大规模,而是修炼内功,打造团队,熊市做多等于自取灭亡。金融市场无比宽泛,不要将目光仅盯在有限的产品上,在宏观金融环境未变、P2P产品同质化的前提下,一定要努力学习、总结银行的经验与教训,不要妄言颠覆。

六、银行系P2P应努力谋求与传统信贷产品的差异化,即使项目、风控等线下部分仍可以借用银行资源完成,但产品本身应有积极的互联网特征。如果整个线上盈利模式仅仅是改变了传统的吸收储蓄的方式与利率,一旦规模放大肯定会触及银监会的底线,对银行本身的发展而言也没有多大的益处。银行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与手段,改造自己的风控模型及营销手段,设计出创新的信贷产品,一味地将线下的东西搬到线上是低效的,也是无意义的。

七、全民皆做P2P是有害的。众多的国企与上市公司纷纷下海,把自己的供应链及对行业有限的影响力作为所谓的金融资源,这是极不正常的行为,对社会的危害也是巨大的。因为照此理解,银行更应该发挥资金优势变成各行业的投资人甚至直接操盘者,那岂非天下大乱?

金融是一个极其专业的领域,本身的利润由于经济景气周期的原因也很有限,并不是随时都在风口上飞的猪。当下P2P高利率的特点,使得其嵌入任何金融产品均会形成相当的风险偏差并降低客户的信贷交易成功率,庞大如阿里的生态圈能产生的有效信贷需求也是有限的。众多的国资、上市公司背景的小额贷款公司及担保公司当下并不优秀的经营业绩已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资源的优势远远弥补不了融资成本的弱势,想与银行分一杯羹还得依靠政策空间与专业,绝不是开设一个P2P平台那么简单。

八、少一些普惠与道德的说叫。商业性金融本身是逐利的,在自身还未活好之前,哪有能力普度众生?真正的善举是不需要四处宣扬的。对P2P平台而言,管控好风险,善待每一个信贷客户,就是对广大投资人及社会的普惠。不顾信贷项目的风险,把投资人的资金当作善款投放到本来只能接受社会救济的领域,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错误,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普害。

资金的价格及性质决定了P2P平台只能在中小微企业等银行关注不到的领域里寻找生存空间,它本是其市场化的唯一选择,是一种极其弱势下的适者生存,与平台创办者本身的道德本无多大关系。

九、多学一些金融、信贷的技术。当下众多P2P创业者对信贷的理解不多,更缺乏具体的实战经验,导致大部分行业论坛只能听到一些空洞的理论,部分言论甚至严重缺乏信贷常识。目前乃至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P2P的主要经营模式中传统金融的色彩仍会多过其互联网基因,绝大多数P2P平台从事的基本上是银行做了多年的中小微企业及消费信贷,其核心的风控力量也多数来自于银行及担保公司,并且根本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化支撑。

在妄图用互联网手段影响或改造传统金融行业之前,充分了解、精通传统的金融及信贷业务是必经的过程,千万不要嘲笑银行的不为与无能。投放如此高成本的信贷资金,P2P平台面临的风控压力与难度是极其巨大的,对相关人员的从业要求也远高于银行,一夜之间数十家分支机构近千人的信贷团队是很难打造的,更是可怕的。

小微企业的尽职调查及风险辨别无法标准化,这是银行与P2P均要面对的最大难题。大中型企业、小额消费类信贷需求银行都用标准化产品进行了覆盖,而小微型企业经营管理的复杂性与多变性,成为银行小微信贷的梦魇。它迫使机构的信贷审查工作更多要依靠人的经验与个性化操作来完成,其中的人力成本、技术要求及道德风险都是极难攻克的巨大障碍,非短期内可以完成。在大数据风控及完整的社会征信体系建成前,P2P的专业化道路任重而道远。

金融的开放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P2P等民间金融形式将会长期存在,直到金融垄断打破的那天才能登堂入室。从当前的形势看,西方意义上的P2P在中国已经沉入水下沦为小众,因为我们没有西方的金融土壤,更没有相对透明、公允的信用环境,纯西方化的P2P短期内在中国很难发展壮大,也找不到安全的生存公式。

事实上,民间金融的网络化生存并不是一件坏事,至于是不是称其为P2P本身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促进其有序、健康的成长。中国金融已经到了非变革不可的地步,官方金融的非市场化基因导致了行业畸形,大量的银行宁愿将信贷资金投放给政府、国企那些根本不具备市场效益或回报率很差的项目,也不愿意投向实体经济。国家信用背书导致的左手放给右手的无风险套利,吸走了大量本会投向实体经济的血液,这种违背市场规律的行为,终将会改变。

民间金融的春天总会到来,P2P的春天也会到来。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4-12-24
全民皆做P2P平台是有害的
2014年P2P金融如井喷般暴发,各路诸侯鱼龙混杂。时至今日,P2P金融已严重异化,金融的多事之秋,对于P2P平台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大家必须冷静下来直面自己的任务。 一、当下的这种乱象,将会持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