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引领创新,ScienceOne开启全学科一键式综述新篇章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自动化所)在此次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发布了基于科学基础大模型的智能科研平台——ScienceOne,引发了广泛关注。自动化所联合多家单位,共同攻关,率先构建了科学基础大模型,并研发了以其为基座的智能科研平台,旨在赋能科学研究,推动实现多学科协同的智能科研新范式。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人工智能技术在科学研究中已经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以各学科微调通用大模型和各自重复造轮子的作坊模式为主,难以解决通用大模型幻觉强、科学专识薄弱、逻辑能力差等问题。而ScienceOne依托科学基础大模型,瞄准各学科的共性科学研究需求,从数据理解、计算优化、推理评估三个维度实现了能力突破,可平台式、规模化地赋能“假设提出-方案规划-仿真推演-实验验证-规律发现”科研全流程。
自动化所联合多家单位研发的S1-Literature文献助手,依托国内最大的科技文献数据库和各类实时开源科技资料,实现了高水平的文献理解与综述自动生成。通过科学基础大模型,文献助手还可提供多学科领域知识问答、科学数据解读等功能。目前,文献助手已完成数学、物理、材料等学科适配,未来将动态扩展并实现全学科覆盖。
而S1-ToolChain科学工具调度台则实现了跨学科数据理解、科学计算与仿真等工具的自主协同调用。通过科学模型标准协议,支持接入各类通用与专业科学模型和工具,以智能体进行工具流编排和任务串联。当前,科学工具调度台已集成数理化与工程学科近300个多模态科学数据分析、微分方程求解、离散优化、跨尺度仿真等工具。用户只需输入“请完成蛋白质序列补全”这一需求,即可通过科学基础大模型识别研究意图,调用自主研发的序列理解模型分析序列结构,进而完成蛋白质序列补全的任务。
接下来,自动化所还将开源科学基础大模型S1-Base,并发布以此为基座的科学智能体工厂S1-Agent,共同形成平台化工具体系,助力打造AI4Science新范式。这意味着科研人员将能够更高效地进行科研工作,实现科研工作的闭环,推动科学研究的进步。
ScienceOne的发布,无疑为全学科一键式综述提供了新的可能。通过自动化所与多家单位的联合攻关,我们看到了一个以科学基础大模型为基础的智能科研平台的诞生。这一平台不仅能够实现文献理解与综述自动生成,还能够实现跨学科数据理解、科学计算与仿真等工具的自主协同调用。这无疑将极大地提高科研效率,推动各学科的协同创新。
总的来说,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引领的创新力量,ScienceOne的发布开启了全学科一键式综述的新篇章。我们期待着这一智能科研平台能够为科学研究带来更多的可能性,推动科学的进步。同时,我们也期待着更多的科研机构和企业能够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