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制日报
安全是出行行业发展的底线红线。
去年以来,网约车安全问题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在此情势下,各出行企业纷纷聚力强化安全管理、提升产品体验、完善应急功能。
近日,滴滴出行、嘀嗒出行、首汽约车、曹操出行、美团打车、神州专车、易到用车等网约车平台,相继在各自的官方渠道,公布了为期一年的安全整改后“答卷”。
安全措施覆盖全程
早在201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七部委联合出台《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对网约车行业监管作出顶层设计。随后,多地相继发布网约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推动监管落地。
受去年几起网约车安全事件影响,网约车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安全问题一度成为网约车发展的最大痛点,政府对网约车行业表现出更为严谨、审慎的监管态度。
2018年8月31日,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决定,自9月5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对所有网约车顺风车平台公司开展进驻式全面检查,加快推进网约车合规化进程,加大对平台公司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
同年9月,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和私人小客车合乘安全管理的紧急通知》中强调,相关平台公司要严格规范派单管理,对路线行驶偏移、不合理长时间停留等风险进行预警,建立投诉冻结机制,加强乘客信息保护,健全完善投诉报警和快速反应机制等等,以保证社会稳定和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在此背景下,各大出行平台寻找着兼顾自身发展与社会责任的模式,有体系、有步骤地落实安全整改措施,纷纷推进线上线下安全工作,完善平台安全功能。
各网约车平台的官方信息显示,网约车行业安全整改措施已经基本覆盖了行程前、行程中、行程后三个主要阶段,基本达成“行程前合规—行程中守护—行程后处置”安全标准链条,并在安全保障上不断创新。
滴滴出行、嘀嗒出行、首汽约车、曹操出行、美团打车、神州专车、易到用车等网约车平台,在行程前,基本具备司机实名身份背景审核、人脸识别、乘客添加“紧急联系人”等功能,滴滴出行、嘀嗒出行、美团打车平台在此基础上更是加强了线上线下的司乘安全宣传教育。此外,滴滴出行在司机端推出了司机醉酒报备、防疲劳驾驶提示等,功能相对完善,平台安全意识不断强化。
在行程中,目前各大出行平台基本都实现了司乘虚拟号码联络、乘客在行程中可即时分享行程信息给紧急联系人、一键报警、7×24小时客服应急响应等功能,适当情况下可开启录音录像功能,均有利于保障行程安全和事后调证以及提升行程中安全事故的处理效率。
在行程后,主要的出行平台基本都实现了司乘互评机制,滴滴出行、嘀嗒出行、曹操出行设立了黑名单,便于用户申诉拉黑,以激励司机服务水平的提升。
“平台承担合理的安全保障责任,就是指以平台现有技术条件能够以合理的成本把安全环境建设到或者保障到社会普遍所能够接受的正常水准。”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薛军说。
在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朱巍看来,网约车这一年的安全整改是“互联网+技术”,公众质疑和企业平台责任,网络安全和线下安全等方面相互博弈的一个结果,平台尽力把风险降到最低,符合法经济学原理。
各方携手破解难题
目前,网约车出行领域的任何一家企业,都难以仅凭一己之力就解决出行领域的所有难题,更难以100%杜绝安全事件的发生。
面对社会舆论已达成“安全出行是底线”的高度共识,各平台在落实安全整改措施时,都将安全能力作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重点。
在业内人士看来,与警方等社会各方携手是破解出行安全“难题”的有效路径。滴滴在此方面相对突出。
早在今年1月,滴滴与广东110报警平台合作,当地用户可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发出报警信息。今年上半年,滴滴持续与全国各地警方探讨升级行程中的端内“110报警”功能。目前全国227个城市的司机乘客,在电话报警外,还可以通过App使用短信报警。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6月,滴滴安全客服对接警方调证工作组7×24小时待命,共配合警方完成调证6500余次,98%的调取证据工单都在10分钟内完成,平台上的案件破案率保持100%,协助警方破获“黑产”案件12宗,抓获嫌疑人179名。
在网约车安全层面,客服团队响应速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据了解,目前在国内的主流网约车平台中,只有滴滴有专门的安全客服和配合警方调证组。目前,滴滴已有9000名客服人员(其中超过50%为自有员工),提供7×24小时的服务,处理超过2600个不同场景的问题。
此外,滴滴出行CEO程维、总裁柳青还多次赴一线客服现场、召开线下沟通会听取意见;在滴滴内部发起的21天安全带挑战赛中,众高管在社交媒体平台齐晒自拍互相监督,呼吁用户提高出行安全意识。
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副主任赵占领认为,网约车平台尝试建立一系列安全标准,平台通过公众评议会等形式广泛征求广大乘客和司机的意见,以此作为平台制定醉酒乘车、未成年人保护、丢失物品处理等方面规则的重要依据,应该说网约车行业事实上已经自发形成了从技术、管理到平台规则方面相对比较成熟、体系化的安全机制,而且很多措施已经事实上成为行业标准、平台标配。
持续的安全能力也将是出行平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做好安全能力建设,会成为企业的壁垒和核心竞争力。
美团打车在上海设置了司机“安全小屋”,并召开网约车安全体系研讨会,会上发布了面向网约车司机群体的《网约车司机安全指南》,涵盖法律法规、规范服务、安全运营和应急处置四部分。
首汽约车在安全工作方面的管理模式也主要以内部风控为主。首汽约车一方面加强内部评比,从全国优秀司机中评选出“安全王”“守护王”和“好评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另一方面,通过技术赋能,采用CI车载智能硬件系统保障驾驶安全。
赵占领建议,在网约车平台的安全能力提升方面,网约车领域可借鉴滴滴顺风车即将引入的失信人筛查机制审查车主信用信息,可以考虑与民航、铁路等交通出行领域的信用记录挂钩,实现联合惩戒。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刘远举研究员说:“平台自我监管是维护公众安全的重要一环,绝不是唯一一环。安全保障方面,除了平台的自我监管外,还需要社会各界多方的努力,个人需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同样,有关部门应该提供更严密的防范保障,在政府部门、公安部门一同协助下规范网约车发展。网约车平台的安全建设也要跟上人们的需求,在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乘客的安全预防建设。”
政府监管审慎包容
作为“互联网+”发展下的新业态,网约车具有“一点接入、全网服务”的技术特征和跨部门、跨区域特点,行业监管面临新的形势和要求,以往由交通运输部单一部门管理的模式难以实现有效监管。
为此,交通运输部牵头,联合中宣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公安部、司法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信访局等部门和单位,建立起了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网约车监管机制由单一部门向多部门协同监管转变。网约车出行安全的监管力度与监管规模,实属空前。
进入2019年,交通运输部等多次在重要场合表达对网约车“包容审慎、鼓励发展、规范发展”的态度,同时强调“安全是政府和企业必须遵守的底线”。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互联网经济研究室主任李勇坚认为,政府监管层需要将监管重心从关注资格准入到关注全流程安全管理。从网约车安全督查一周年来看,监管部门秉持包容审慎原则,强调“安全底线”,为网约车安全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从各级主管部门出台的各类政策来看,都将安全放到了突出位置,这体现了网约车监管的本意,是网约车监管初心的回归。
一直以来,专家们对于网约车安全整改话题的讨论也保持着较高的参与度。
薛军认为,不能只抓个案的眼球效应,而是要看到作为一种新的业态,究竟在统计规律上或者发生安全事件概率上呈现什么样的特点,相关的问题是不是高频多发的典型问题。他建议,监管部门基于安全保障而出台的一些标准和措施,应力求合理。比如说通过背景审查,把曾经有吸毒、酒驾等严重交通违法记录的人员排除在网约车司机外,这一要求的确具有内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是,在网约车车辆设置车型门槛等方面,没有任何数据表明这些因素与安全问题有明显的关联性。
李勇坚认为,从未来发展看,以安全为中心的网约车监管,要求政府从单一的市场准入监管到全流程监管,从单一部门监管到多部门协同,从政府部门监管到政府与平台企业合作共享监管,在实现安全的同时,还能够更好地提升网约车行业的效率,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出行的需求。从未来网约车安全来看,政府部门宜根据大数据及网约车安全实践的要求,重新审视网约车司机的门槛,主管部门应与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网约车平台企业等一道,通过数据共享等方式,深入研究影响网约车安全的因素,并根据研究结果,建立起全流程的网约车安全监管框架。
“网约车是依托技术而兴起的一种新业态。这种新业态带来的一些问题,其解决手段还必须依赖技术。”李勇坚建议,网约车安全需借助全面的技术升级。从网约车安全来看,技术依然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对技术进行全面升级,仍将是实现网约车更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
最后,李勇坚呼吁,网约车安全需要全社会的参与。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网约车相关的安全互动,也有助力于网约车平台企业、监管部门等更加精准地找到网约车的风险源,从而建立起更加有效的立体化安全防护体系。
(责编:肖蒙蒙)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无人驾驶数十亿市场争夺,特斯拉与Waymo谁能笑到最后?
- 帕萨特发布会语音助手翻车,知情人士爆料:PPT多切了一页
- 中国新能源汽车8月销量突破百万,同比增长超四成
- 外媒:电动汽车之后 中国企业想要主导AI自动驾驶
- “地表最强GT!”腾势Z9GT以科技豪华重新定义GT,定于9月20日上市
- 腾势Z9GT定于9月20日正式全球上市,豪华GT从此新能源!
- 26.8万起!鸿蒙智行首款智慧轿跑SUV智界R7开启预订
- 鸿蒙智行问界M9六大智能升级,新增大五座版本46.98万元起售
- 大众汽车CEO解释关厂裁员决策:市场紧缩,竞争加剧
- 8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达53.9%,同比提升16.6%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