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进步为啥“慢吞吞”?原来差了10万年数据“营养餐”

极客网·极客说8月29日AI 聊天机器人早已变身贴心助手时,不少人期待人形机器人也能快点 “上岗”。可现实是,这些 “钢铁伙伴” 的进展却慢得让人着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专家肯・戈德伯格一句话点破关键:它缺了太多 “营养餐”,和 AI 聊天机器人比,数据量差了足足 10 万年!

微信截图_20250829124931.jpg

为啥这么说?AI 聊天机器人的 “成长路”,是靠着互联网上海量文本数据当 “粮食”,相当于一个人不吃不喝读 10 万年才能看完的内容,全喂给了大语言模型(LLM),才练出了能说会道、办事利落的本事。可人形机器人的 “胃口” 大得多,10 万年的数据对它来说连 “塞牙缝” 都不够!

更头疼的是,这 “营养餐” 还特别难搞,让它们看人类干活的视频只能看个热闹,根本摸不清手指怎么用力、动作细节咋拿捏。就算让人远程操控机器人干活积攒点数据,要凑够 10 万年的量,怕是得等好几代人!

更有意思的是,人类随手拿起杯子的小事,对机器人来说却是 “世纪难题”,它们得精准摸准杯子在哪,控制手指挪过去,还得用刚好的力气捏住,这就是让人哭笑不得的莫拉维克悖论——人类觉得简单的,机器人反而头疼。

不过也别灰心!戈德伯格给指了条明路:先靠工程、数学这些 “基本功” 把机器人搭好,等它具备一些行动能力,就先让它 “上岗实习”,在真实场景里一边干活一边攒数据,慢慢升级打怪。相信等攒够了 “营养餐”,人形机器人早晚能跟上节奏!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5-08-29
人形机器人进步为啥“慢吞吞”?原来差了10万年数据“营养餐”
相比AI聊天机器人步履蹒跚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