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生活状态才是真正的精准营销

企业品牌或产品推广营销请关注:庄帅微信服务号:izhuangshuai,公众号:百读社,独立博客:www.zhuangshuai.com

精准营销从10年前就开始不断被提起并做了各种尝试,这种尝试主要是基于线下消费者在现实商场场景中的各种表现来进行,还有导购人员不断对消费者加深了解之后来实现。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营销虽然精准了,却没有数据支撑也无规律可循,而且无法规模化。

在电商时代,由于互联网技术特性,消费者在网上的浏览轨迹、行为数据被不断记录(含注册、登录、Cookie等),使得精准营销变得似乎更精准,毕竟是基于数据来实现,同时范围更广、规模更大,成本自然也变得更低。只是这样的精准有几个问题:

1、由于PC的共用性,使得数据无法匹配到唯一的个人。如办公电脑、网吧电脑、家庭电脑都存在共用性,那么数据就不一定很准确,有可能是A同事在B同事的电脑浏览了一会淘宝,也有可能是丈夫用完电脑之后妻子再用,丈夫再回到公司用电脑时发现推送给他的信息变成了和妻子匹配度高的信息,而不是他的,B同事也是如此。

2、浏览的内容不一定是针对自己本身,举个例子:妻子通过QQ发了BRA的商品链接供丈夫参考,第二天丈夫上班打开微博,发现微博上全是推荐BRA的商品广告,对于数据处理分析结果来说这显然是精准营销,可是具体到消费者,这就不是了。

3、网上数据容易被清理,无论是在PC还是移动终端,只要你愿意,都可以借助很多软件将你的数据进行清理,这样一来所谓的精准营销就无从下手了。毕竟在消费者的感知看来,现在并不那么精准。

所以在互联网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所谓的精准营销都不可能做到真正的精准营销,

因为没有和人的生活状态关联起来,这样的营销很难匹配消费者真正的需求,例如七天前买的米快没了,然后商家通过电视、手机、电脑、PAD来提醒和推荐需要买的米,如果是这样那消费者不会觉得这是营销,而会觉得这是“私人管家”,感觉到的是关怀。可对于平台或者商家来说则是在对消费者做精准营销。

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呢?现在来看物联网时代是完全可以做到,并且从技术角度来分析也是完全成立的,我这里先来预设一个场景:

我通过电脑在1号店购买了一袋金龙鱼的10斤装大米,平均一天6两的量,半个月之内就吃完了。在购买大米的时候,家里的电脑、电视、手机、PAD我都用同样的1号店的ID登录过,而这四样设备均和电饭锅用WIFI进行连接并且用电饭锅APP进行数据同步,电饭锅每次煮饭都能监测到用了多少米并将这些数据回传到这四个设备,电饭锅APP登录的ID和1号店的ID是一致的,这些数据同样会传到1号店的会员数据平台进行记录。

于是在第10天的时候,1号店的会员数据平台可以根据我的这些数据在商品数据库挑选各种适合我吃的大米推送到这四个设备,并提醒我米快用完,再不买就没饭吃了。假设你接收到这样的信息,你是什么感觉?是不是会惊呼科技改变生活!而不是广告干扰。

如果再加入我戴的智能健康检测手环,能够得到我的作息和健康数据,那么推送给我的米肯定能够帮助改善健康状态……

这样的场景现在就可以实现,只是技术成本还有些高,例外传统企业面临新的变革调整起来都比较慢,例如让美的的电饭锅植入WIFI芯片同时开发一个专属APP这事干起来铁定快不了。但放心好了,就像特斯拉电动车的出现一样,美的快不了,会有新跨界而来的能快起来。

这样的场景就是消费者的生活状态,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复制到任何实物上,例如植入WIFI芯片的鞋子、沙发及对应的专属APP或者是微信内的应用,都可以让上述场景实现,而且很酷!

这,才是真正的精准营销!或者营销消失,应该叫极致的产品用户体验!或者说是机器基于大数据提供的人性化关怀!

作者介绍:庄帅:北京百联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百读社社长。个人微信服务号:izhuangshuai,百读社公众号:baidu_she,转载请注明来自出处。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4-06-24
消费者生活状态才是真正的精准营销
企业品牌或产品推广营销请关注:庄帅微信服务号:izhuangshuai,公众号:百读社,独立博客:www zhuangshuai com精准营销从10年前就开始不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