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语音助手已成为了手机的标配,从千元机到旗舰机,几乎都会有它的影子。从5年前搭载Siri的iPhone 4s开始,语音助手就开始遍地开花。虽然我们相信语音一定是未来人工智能的趋势之一,各家手机厂商提前布局也是理所当然。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确是残酷的。这几年类似Siri的语音助手发展并不好,甚至已经沦为鸡肋。虽然厂商花费了很大力气去开发语音助手,但是不得不面对一个尴尬的事实,用户很少用它。
近日,国外咨询公司进行了一次调研。数据结果显示,有70%的iPhone用户声称他们只是偶尔使用Siri,或者极少使用。有趣的一点是,约有62%的iPhone用户在车内使用Siri,这主要是因为开车的时候不方便使用手机,并且有可能会承担法律风险。
当然Android也是同样的问题,根据调查约62%的用户表示,他们只是偶尔使用Google的语音产品,甚至有4%的人声称,他们从来没有用过。
尽管几乎所有用户都尝试过语音助手,但大多数人并不会使用这种交互方式。从初识的热情,到慢慢疏远,最后甚至抛弃。我们对语音助手的热情下降的如此之快。这其中又有什么原因呢?
可替代性高
就目前来说,语音识别能干的事情几乎传统的触控方式都可以解决。语音助手并没有和触控识别的竞争中占到便宜,这就使得它的存在感变得非常低,甚至是可有可无。而且相比于语音,触控会更方便,更有效率。搞机哥觉得,就算未来语音技术有非常大的突破,也很难取代目前主流的触控识别。就像触控无法取代我们古老的键盘和鼠标一样,更何况目前的语音识别还是如此的”弱小”。
不过,未来要是能够出现解决我们痛点的应用,并且有一个很好的使用体验的话,相信语音助手那时候就会火起来吧。
实用价值低
现在的语音识别技术相对于以前来说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不过整体来说还是不够成熟。识别率会受到口音的影响,并且效率也不高,导致了使用体验比较差。也就是说,目前的语音识别还不够”智能”,只能算是一个娱乐工具。就搞机哥自己来说,SIri的唯一作用就是设定闹钟。尤其是马上就要睡着的时候,直接对着它说明天早上八点叫我起床,确实比手动上闹钟要方便的多。
定位模糊
到底如何定位语音识别,相信许多手机厂商也没有想明白。有需求才有市场,那我们不禁要问:语音识别到底是为了解决用户需求,还是为了做而做呢?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不过搞机哥觉得,虽然现在的语音识别还是娱乐为主,但是说不定哪天苹果或者谷歌就会颠覆这个领域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使用场景有限
就算上述三个困难得以解决,语音识别还是不得不面对一个尴尬的问题:当你每次使用它的时候候,是不是总感觉边上有人像看傻X似的看着你?尤其是对于爱面子的中国人来说,想要让我们在公共场合对着手机问Siri今天天气怎么样?简直比登天还难。就如同你戴着谷歌眼镜,并且当着他人的时候对它说:“OK Glass。” 周围人的反应一定是,“快看,那个XX。”
所以,除了在私家车内或者单独在房间里,你很难在公共场所看到人们使用语音助手,因为这实在太令人难为情。而且从另一方面讲,在公共场所还会出现隐私问题,有时候你说的一些话并不想让其他人听到。也许这才是语音助手真正的尴尬之处。
尾巴
语音助手的出现,让普罗大众也可以感受到人工智能的强大。但是由于上述存在的问题,导致它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不过,搞机哥还是会相信。语音助手的未来会越来越好,直到成为我们手机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系搞机哥(微信ID:gaojigg)原创,首发于百略网,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转载,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如需授权或商业合作请联系微信:xiaoxintech或QQ:2881234712。图片以及部分素材来自互联网,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世间将再无松下电视:松下官宣解散家电子公司并彻底放弃电视机业务
- 雅迪集团与南都电源签署协议:携手共绘固态电池未来蓝图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