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P2P网贷行业要发生这九件事

关于2015年的互联网金融——特别是其中P2P行业的发展趋势,去年底今年初已有很多文章做了各种盘点和预测,但总体看来过于粗枝大叶,并未细分解读或落实到具体公司。笔者打算以一个互联网金融行业从业者的身份,分别从政策、行业和公司三方面做一些浅薄的解读和分析。

接下来我会先谈政策,再谈行业,最后谈谈具体的公司,分九点与大家分享,欢迎探讨。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有观点仅代表个人,与笔者所在公司无关。

政策篇:

1、2015年监管政策会出台,但不会太早

我预测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政策会在今年出台,并不是因为认为这个行业的乱象到了非管不可的地步,而是这个行业在我国经济社会改革中展现出来的强大推动力需要被承认、被合法化。

实际上,从李克强总理亲自造访微众银行的那天开始,互联网金融就已经被认可,监管部门要做的,只是在合适的时机宣布监管政策而已。

那么监管政策为什么又不会太早出台呢?这是因为对互联网金融到底该如何管,有关部门还需要花时间好好商量,甚至可以说是好好学习,以便做好顶层设计。“一行三会”在管理银行、证券、保险方面在行,但在监管互联网金融方面,的确还需要调研学习,须得准备充分后才能成文发布。这一点,从去年“四条底线”、“十大原则”的不断试探、以及数次组织行业代表企业“聊天”可见一斑。

2、监管细则不会从严,但会有严格的底线

监管细则不会从严,是因为这个行业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把互联网作为销售渠道的1.0阶段——按金融原则来监管会死伤一大片。因此,出于引导发展的考虑,我预测初期的监管只会设一些底线,在此之下大多数P2P平台还是不必“关门大吉”的,甚至还有新的平台源源不断地涌进来。

为什么又要有严格的底线呢?这是因为底线是规范互联网金融平台从1.0向2.0、3.0发展的必要措施,不能让这个行业长期处于“民间高利贷网络化”的1.0阶段。这个底线我想最重要的是透明度——不透明是风险之源,阳光之下无新鲜事,透明化会让非法集资、诈骗行为无处遁行。当然,实现透明化要求政府在民间征信、信息披露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所动作,好在我们看到这些方面已经起步。

行业篇:

3、2015年P2P行业会洗牌,但格局不会定

过去两年里,P2P平台虽然“跑路”不断,但问题基本发生在一些规模较小,或生而诈骗的平台,真正的大平台虽然偶有坏账出现,但总算撑了过来,因此说不上行业洗牌。但今年,宏观经济继续“新常态”,P2P行业的风险会进一步释放,那些背后直接对接大企业借款、间接对接担保机构和小贷公司的平台,哪怕交易规模已有几十上百亿,也不排除会突然间轰然倒地,使网贷格局生变。同时,银行、传统实业企业在看清情况后的大量入场,也会引发行业的洗牌。

格局难定是因为洗牌需要一个过程,2000余家平台同台竞技各自为政,很难在一两年的时间内形成泾渭分明的阵营。而且,由于金融无论如何都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本地资金倾向于服务本地企业——互联网金融即便能打破地域限制,也不能在短时间内打破地方干预和人心隔阂。因此,三五十家、上百家实力平台共存的格局还会在动态中坚持,不会像一般互联网行业那样出现寡头制霸、赢家通吃。

4、互联网思维继续活跃,但金融属性会增强

互联网思维是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名片,这一点在过去两年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运营管理还是运营推广——从参与“双十一”、“双十二”促销,到开办互联网金融粉丝节——P2P都以颠覆者的形象被大家所知。2015年,行业的玩家们会“变本加厉”地使用互联网思维,加大宣传投放,继续跑马圈地。

金融属性加强是因为互联网金融毕竟要迈向下一个阶段,优秀平台在聚拢用户和流量之后,就要在金融层面下苦工,回归金融本质。金融最核心的内容是风险,如何对对风险进行管理、量化和定价,是互联网金融平台做大做强、修筑护城河的必由之路。由此,2015年P2P平台对技术人才和金融专业人才的争夺预计也将白热化。

5、大数据在线风控会启动,但地面部队还是主力

过去的两年虽然是P2P腾飞的两年,但基于大数据的线上风控几乎没有启动,唯一模仿Lending Club模式坚持线上风控的拍拍贷发展十分吃力。2015年,基于大数据的线上风控会在两类平台中开始起步,一类是阿里、腾讯等本身拥有海量线上用户行为数据的平台,一类是宜信、恒昌等在线下P2P耕耘多年、积累了不少数据的老牌平台。至于其他的平台,还缺乏必要的数据对用户画像,还谈不上大数据分析和线上风控。

但是,靠地面部队风控仍是2015年的主旋律。去年到今年初,原本没有线下的P2P平台在打出一定名号后,都纷纷开始开设线下据点,行业龙头陆金所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金融基础设施中的民间征信远不完善,各家平台得自给自足,而线下“扫街”无疑是最可靠、最增信的办法。

公司篇:

6、陆金所会抢先上市

Lending Club上市吹皱一池春水,惹得国内主流P2P平台纷纷寻求IPO。老牌线下巨头宜信、恒昌,线上新贵陆金所、红岭创投等,都可能在美国或香港寻求上市。但就2015年,笔者认为最有可能上市的是“根正苗红”的陆金所。去年底,传言称陆金所已获得大摩注资,估值高达100亿美元,而且平安掌门人马明哲和陆金所掌门人计葵生都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兜售陆金所做互联网金融资产交易所的概念,上市的意愿和迫切之心溢于言表。

7、红岭创投的坏账麻烦还会继续

个人对个人的小额借贷仅仅是红岭创投业务的一部分,该平台还承接了不少个人对企业的大单业务,其中单笔融资过亿的项目也不在少数。去年红岭创投爆出好几笔一亿坏账风波,如今随着总交易规模突破200亿,该平台积聚的风险也进一步增加,预计今年还会麻烦不断,这将严峻考验周世平纵横捭阖的能力及其背后股东的兜底能力。同理,重心押注P2B的爱投资、鑫合汇等平台也面临同样风险。

8、有利网模式或将坍塌

这里的有利网模式,指的是有利网、以及和有利网采用同样轻资产模式的P2P平台。有利网们只抓理财端不管贷款端,把风控完全交给合作的小贷公司及担保机构去打理,这种模式迄今看起来很美,但潜在的风险十分巨大。去年多地担保公司的全军覆没已经给这种模式敲响了警钟。而且对于有实力的小贷公司来说,它们提供给P2P平台的项目通常是自销剩下的非优质项目,油水少直接导致P2P平台开给投资人的利息一路走低,最终失去竞争力。

9、小而美的律金所们会找到一席之地

律金所是一个借款人群定位于律师(懂法、重名声、收入高)的P2P平台,我借以指代一类具有特定借款人或借贷双方都特定的垂直小众平台,它们在2015年里将会集中涌现并获得不错的发展。金融的本质是对风险定价,但中国老百姓的理财观念是不管风险高低,都要刚性兑付,因此,一个新进入平台如果能找到绝对优质的借款人,或者在借贷双方打造一个互信的闭环,基本就成功了一半,可以在竞争白热化的P2P行业找到一席之地。

—— 说明 ——

1、非特别说明,文章均为本人原创,首发《极客网》专栏,《百度百家》同步更新;

2、转载务请注明完整出处:来源:百度百家;作者:朱飞;微信公众号:zhufei101;个人号paullovewade。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5-01-18
2015年P2P网贷行业要发生这九件事
关于2015年的互联网金融——特别是其中P2P行业的发展趋势,去年底今年初已有很多文章做了各种盘点和预测,但总体看来过于粗枝大叶,并未细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