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否认泄密iOS 26设计 苹果起诉称其入侵系统
近期,苹果公司与知名科技博主Jon Prosser之间的法律纠纷引发业界广泛关注。这起案件涉及商业机密泄露、系统入侵指控以及科技媒体爆料伦理等多个敏感议题。
事件起源于今年1月,Prosser在其视频中展示了据称是iOS 26(当时被称为iOS 19)相机应用的全新设计。随后在3月,他又通过Genius Bar播客曝光了信息应用的新界面。4月,他进一步发布了iOS 26主屏幕"液态玻璃"界面渲染图。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爆料内容与最终发布的iOS 26系统高度相似。
7月17日,苹果在加州北区法院正式提起诉讼,指控Prosser及其朋友Michael Ramacciotti非法获取和使用商业机密。苹果在诉状中详细描述了整个事件经过:Ramacciotti涉嫌与前苹果员工Ethan Lipnik合谋获取了iPhone开发机和解锁密码,并通过定位追踪技术确定Lipnik何时不会随身携带设备。
苹果声称,Prosser向Ramacciotti提供了金钱报酬以获取开发机的非法访问权限。Ramacciotti成功解锁设备后,通过FaceTime视频通话向Prosser展示了开发机内容。Prosser则使用录屏工具记录这些通话,并将视频分享给他人用于制作iOS 26渲染图。苹果特别强调,涉事开发机中包含大量未公开的商业机密,且公司至今不确定这些机密是否仍被被告方持有。
作为回应,Prosser于7月18日在X平台发表声明,否认"密谋"入侵任何人的手机。他声称自己没有相关密码,也不清楚爆料信息的来源,并表示希望与苹果就此事件进行对话。
这起案件涉及几个关键法律问题:首先是对"商业机密"的法律界定。根据美国《保护商业秘密法》,商业机密必须具有实际或潜在的独立经济价值,且权利人采取了合理保密措施。其次是关于系统访问是否构成"未经授权访问"的法律认定,这关系到《计算机欺诈和滥用法》的适用性。
从行业影响角度看,此案可能重塑科技公司与爆料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科技公司需要保护其研发成果和商业机密;另一方面,消费者和投资者对产品信息的知情权也值得关注。案件结果可能影响未来科技媒体报道的边界和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涉案前员工Lipnik因违反公司保密政策已被苹果解雇。苹果还指控他在知晓开发机遭非法访问后未及时报告。这反映出企业内部保密制度执行的重要性。
目前案件仍在审理初期,双方各执一词。苹果请求法院发布禁令禁止进一步披露商业机密,并寻求赔偿。而Prosser则坚持其报道行为的正当性。此案的最终判决可能为类似纠纷提供重要判例,值得业界持续关注。
无论结果如何,这起事件都凸显了科技创新与信息透明度之间的永恒张力。在保护知识产权与满足公众知情权之间寻找平衡点,仍是科技行业需要面对的长期课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