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智行回应懂车帝测试:数据存疑,标准待议
近期,懂车帝平台对36款车型进行的智能辅助驾驶测试在业内引发广泛讨论。针对这一测试,鸿蒙智行、AITO问界和智界汽车三家车企先后在社交平台作出回应,表示"已关注到某平台的所谓'测试',但对此不予置评"。这一表态背后,折射出当前智能驾驶测试领域存在的标准之争与数据可信度问题。
测试标准之争:行业亟需统一规范
智能辅助驾驶作为汽车行业的技术高地,其测试评价体系尚未形成统一标准。懂车帝此次测试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测试场景的选择、评判标准的设定等关键环节仍存在讨论空间。鸿蒙智行选择不直接回应测试结果,而是发布《2025上半年辅助驾驶报告》,这一策略性举动凸显了车企对第三方测试标准合理性的保留态度。
数据真实性存疑:用户数据与测试数据的博弈
鸿蒙智行公布的运营数据颇具说服力:累计16.7亿公里的辅助驾驶总里程、94.8%的用户活跃度等指标,均基于真实用户场景。相较之下,第三方测试的封闭场景数据与用户日常使用环境存在差异。特别是应对加塞(3.2亿次)、通过红绿灯(4亿次)等高频场景的数据积累,更能反映系统在实际道路中的表现。这种数据来源的差异,正是车企对测试结果持保留态度的关键原因。
技术路线差异:全域智能与单点突破
从鸿蒙智行公布的数据分布来看,其技术路线呈现出"全域智能"特征:高速场景(11.9亿公里)与城区场景(4.8亿公里)并重,覆盖从车位到车位的完整用车场景(553万次)。这种全栈自研的技术路径,与部分车企专注特定场景的解决方案形成对比。测试标准若不能全面考量不同技术路线的特点,其公平性难免受到质疑。
行业影响:测试公信力建设任重道远
此次事件反映出智能驾驶评测领域的深层矛盾:一方面,第三方测试需要保持客观中立;另一方面,测试方法必须与时俱进。鸿蒙智行通过公布详实的用户数据,既展示了技术实力,也间接表达了对测试标准科学性的期待。要建立真正具有行业公信力的评价体系,需要车企、测试机构和监管部门的共同参与。
展望未来,随着《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等国家标准的实施,智能驾驶评测将逐步规范化。鸿蒙智行等车企积累的真实场景数据,或将成为制定测试标准的重要参考。只有建立科学、透明的评价机制,才能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最终让消费者受益。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