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ymo前CEO炮轰特斯拉Robotaxi:司机在场还叫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行业近期掀起一场关于"真伪Robotaxi"的论战。Waymo前首席执行官约翰・克拉夫奇克公开质疑特斯拉在旧金山湾区推出的Robotaxi服务,认为配备人类安全员的运营模式根本不能称为真正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这场争议不仅关乎技术路线的选择,更折射出行业对自动驾驶商业化路径的深层分歧。
技术路线之争:渐进式VS跨越式
作为自动驾驶行业的资深人士,克拉夫奇克在2015-2021年领导Waymo期间,成功将其从谷歌的研究项目转型为商业化运营企业。他在发给媒体的邮件中尖锐指出:"如果他们的目标是重现今天的优步体验,那么他们似乎已经完全做到了。"这番言论直指特斯拉当前服务与传统网约车的相似性。
特斯拉采用的渐进式技术路线确实存在争议。其Robotaxi服务目前仍要求安全员坐在主驾或副驾位置,这种设计本质上仍属于L2级辅助驾驶范畴。相比之下,Waymo自2020年底就在凤凰城实现了完全无人的L4级商业运营,目前已在旧金山、洛杉矶等地部署超过1500辆全无人驾驶出租车。
监管合规差异:加州VS亚利桑那州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选择在监管相对宽松的德州奥斯汀开展测试,安全员可以坐在副驾驶位置。而在加州,由于尚未获得全无人驾驶测试许可,特斯拉必须保留主驾安全员。这种区域差异反映出各地对自动驾驶技术的接受程度不同。
克拉夫奇克特别强调:"如果车内有员工,那显然不是Robotaxi。"这种严格的标准源于Waymo自身的发展经验。Waymo在2017年启动"早期乘客计划"时同样配备安全员,但将其视为过渡阶段的必要措施,而非最终形态。
商业化进程对比
从商业化进程来看,特斯拉目前仅限邀请制的小范围测试与Waymo初期的运营模式确有相似之处。但关键区别在于,Waymo用三年时间完成了从有人监督到完全无人的跨越,而特斯拉尚未公布明确的无人化时间表。
行业分析师指出,特斯拉CEO马斯克承诺下个月向公众开放Robotaxi服务,但要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仍需突破技术和监管双重障碍。这种激进的时间表与Waymo稳扎稳打的作风形成鲜明对比。
未来展望
这场争论背后是两种技术哲学的交锋:特斯拉主张通过大规模数据收集快速迭代,Waymo则坚持在限定区域做到完美再扩展。克拉夫奇克表示对体验特斯拉服务"没有兴趣",这种态度反映出行业对安全标准的根本分歧。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不断发展,关于"什么是真正的Robotaxi"的讨论将持续发酵。这场辩论不仅关乎企业间的竞争,更将影响整个行业的技术发展方向和监管政策的制定。最终,市场将检验哪种路径更能赢得消费者信任和商业成功。
(字数:998)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