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 “双碳” 目标的深入推进与环保法规的日趋严苛,污水处理行业正站在转型与升级的十字路口。数据显示,2024 年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日均处理量突破 2.5 亿吨,较五年前增长 40%,但处理成本居高不下、污泥处置难题未解、高能耗工艺依赖等问题,仍像 “紧箍咒” 般制约着行业发展。尤其是在工业领域,化工、印染、制药等行业的废水成分复杂多变,传统处理工艺不仅难以达标,更面临着 “处理一吨水成本超 10 元” 的运营压力,降本增效与达标排放的平衡,成为无数企业的 “生存考题”。
技术创新正在改写行业的解题思路。在浙江某工业园区,一套新型厌氧氨氧化技术的应用,让污水处理能耗降低 30% 的同时,还实现了氮元素的高效回收,年节约成本超千万元;在北方某城市污水处理厂,AI 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实时监测水质变化动态调整曝气参数,使电耗同比下降 15%,每年减少碳排放约 8000 吨。这些案例背后,是行业从 “被动处理” 向 “主动资源化” 的思维转变 —— 膜分离技术的耐污染性突破、低温微生物的驯化应用、污泥热解气化设备的小型化研发…… 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正在从实验室走向生产一线。
据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统计,2024 年污水处理行业技术交易规模首次突破 500 亿元,其中 “节能降耗”“资源循环” 类技术交易占比达 67%,较 2020 年翻了一番。这组数据不仅印证了市场对创新技术的旺盛需求,更揭示了一个趋势: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才是行业真正需要的 “硬通货”。然而,许多中小企业的创新成果因缺乏展示平台,往往 “养在深闺人未识”;一些前沿技术因缺乏行业认可,难以快速实现规模化推广。
而作为行业年度盛会的 “2025 中国国际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峰会暨水科技嘉年华”,始终致力于搭建技术交流与成果转化的高端平台,备受业内关注。今年,大会将继续聚焦行业前沿,汇聚各方力量共话发展。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星杯评选的价值愈发凸显。它专注于污水处理领域创新成果的挖掘与推广,始终以 “让好技术被看见,让真创新能落地” 为初心,为行业搭建起坚实的桥梁。
本届水星杯评选特别设置年度创新技术奖、年度最佳产品奖、年度优秀企业奖、年度影响力人物奖、年度优秀项目案例奖,覆盖从技术到企业、从个人到项目的全维度评价。无论是能将污泥含水率降至 50% 以下的脱水技术,还是可实现 “一键启停” 的无人值守处理系统,只要是经过实践检验、能为行业降本增效的创新成果,都将在这里接受由院士、资深工程师、企业技术负责人组成的评审团的专业考量。更重要的是,获奖成果不仅能获得行业权威背书,还将进入 “技术成果库”,与全国 300 余家水务集团、工业园区建立对接通道,加速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跨越。
当前,污水处理行业的创新浪潮已起,从 “末端治理” 到 “源头减污”,从 “能耗大户” 到 “资源工厂”,每一次技术突破都在重塑行业的未来。如果你是潜心研发的技术团队,是勇于实践的企业代表,或是怀揣革新想法的行业新人,不妨让水星杯成为你成果的 “扩音器”—— 在这里,你的创新不仅会被行业铭记,更能成为推动千万家企业破局的 “金钥匙”。
参与方式:把握机遇,共赴盛会
目前,“水星杯” 申报通道已正式开启,申报时间为 7 月 15 日 - 9 月 1 日。有意向的单位需填写申报表格,提交奖项相关资料、企业介绍及单位 logo,并确保材料真实有效。9月1日-10月25日将进入网络投票阶段,10月26日-11 月11日由专家评审委员会进行最终评定,结果将在大会晚宴上隆重揭晓。
大会参会报名同步进行中,企业注册费为2800元/人(7月31日前报名享优惠价1800元/人),高校及科研院所代表仅需800元/人,费用包含会议资料、茶歇及餐饮(交通与住宿自理)。
如需了解大会详情或 “水星杯” 申报细则,可联系组委会:施有胜 18221752581,邮箱:henry@tjevents.cn。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