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折叠iPhone迟到七年入场,能否靠中国市场与生态后来居上?

极客网·智能手机7月21日 当苹果计划于 2026 年末推出首款折叠 iPhone 时,这个曾靠重新定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品类封神的科技巨头,正面临前所未有的 “后发挑战”。因为苹果要进入的折叠手机市场,已被华为、三星深耕多年,技术与用户习惯均已成型。

据多方综合报道,苹果的算盘也很明确,它想用生态壁垒、中国市场红利和精准改进,将 “迟到劣势” 转化为 “成熟优势”—— 这也是近年来苹果屡试不爽的打法。这一次,苹果的方式还能奏效吗?

折叠 iPhone 的技术定位:不是颠覆者,而是 “优化者”

与 iPhone 重塑智能手机、iPad 定义平板电脑的过往不同,苹果首款折叠机更像 “站在三星肩膀上” 的产物。

从硬件看,其核心设计与三星 Galaxy Z Fold 系列高度相似,均采用 “书本式折叠” 形态;关键组件依赖三星供应链 ——Samsung Display 已被选定为唯一面板供应商,计划 2025 年第四季度启动折叠 OLED 屏幕量产,工厂改造进入收尾阶段。这意味着,苹果折叠机的 “筋骨” 与三星同源。

技术突破点也非颠覆性创新,而是针对性解决行业痛点。据悉苹果折叠 iPhone 重点优化内屏折痕(目前折叠机最影响体验的缺陷)、改进铰链耐用性,同时在 iOS 27 系统中开发折叠形态专属功能(如分屏交互、应用自适应布局)。

总之,用业内人士的话说:“苹果不会造第一款折叠机,但可能造第一款‘没明显缺点’的折叠机。”

后发优势的底气:中国市场与 10 亿 iPhone 用户的 “积压需求”

分析认为,苹果敢于迟到且无重大创新的核心底气,来自两重市场基本面。

其一,中国市场的折叠机热潮。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最大折叠手机市场,2024 年出货量占全球 65%,且用户偏爱苹果瞄准的 “书本式折叠” 设计(而非翻盖式)。华为、荣耀等本土品牌已布局多年,但 iPhone 用户中,大量潜在消费者因 “不愿切换生态” 迟迟未入手安卓折叠机。这部分 “积压需求” 被苹果视为核心增量 —— 仅中国区 10 亿 iPhone 用户中,若有 5% 转化,即可带来 5000 万台销量。

其二,苹果生态的 “锁定效应”。过往案例显示,苹果用户对生态依赖度极高,从 iPhone 到 Mac、AirPods 的跨设备协同,让用户切换成本陡增。对于想体验折叠形态的忠实用户,苹果折叠机是 “唯一不用改变习惯的选择”。正如分析师马克・古尔曼所言:“三星 7 年的市场教育,其实是在为苹果培养潜在用户。”

与三星的 “共生博弈”:既是对手,也是供应链盟友

苹果的入场,让三星陷入 “既紧张又受益” 的矛盾处境。

一方面,三星已靠 Z Fold 系列建立先发优势。最新 Z Fold 7 被彭博社评为 “首款具备主流潜力的折叠机”,其更宽前屏、精致外观设计推动销量大幅超越上一代,2025 年上半年全球出货量突破 300 万台。苹果的到来,必然分流高端用户。

另一方面,三星又是苹果折叠机的核心受益者。从供应链看,除了供应折叠 OLED 屏幕(单块面板利润约 150 美元),苹果的入场将推高折叠机整体市场热度,带动三星组件业务(如铰链、屏幕)收入增长。更关键的是,苹果的高定价(预计≥2000 美元)可能拉高行业均价,让定位 1300-1800 美元的三星 Z Fold 系列显得更具 “性价比”。

不确定的变量:反复跳票的发布时间与创新压力

苹果折叠机的最大风险,或许是 “时间窗口”。

从 2020 年首次传出 “2022 年发布”,到 2021 年推迟至 2024 年,再到 2025 年预测 “2026 年末或 2027 年初”,其发布时间已多次跳票。

这背后,外界认为是苹果面临技术磨合的挑战,包括折叠屏耐用性测试、iOS 适配复杂度均超预期等。分析师郭明錤直言:“若 2027 年才上市,中国本土品牌可能已将折叠机价格下探至 5000 元人民币,苹果高价策略将更难推行。”

更深远的考验在于 “创新成色”。苹果过往的成功,依赖 “用体验颠覆品类”(如 iPhone 的多点触控、AirPods 的无缝连接),但折叠机领域,华为与三星已基本定义了硬件形态与交互逻辑。若苹果仅靠 “减少折痕”“生态适配”,能否支撑 2000 美元的溢价,仍是未知数。

小结:

苹果折叠 iPhone 的本质,是一场对 “生态壁垒” 的豪赌,即它不打算靠技术颠覆华为三星,而是用 10 亿 iPhone 用户的忠诚度、中国市场对折叠形态的高需求,以及供应链成熟度(三星提供的现成技术),在一个 “已被教育成熟” 的市场里收割红利。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5-07-21
苹果折叠iPhone迟到七年入场,能否靠中国市场与生态后来居上?
不是颠覆者,而是 “优化者”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