沦为阿里棋子,饿了么如何在外卖下半场挽回颓势?

经历过美团大众点评强势合并、百度外卖被收购、半路杀出个滴滴外卖、饿了么被阿里全资收购之后,这一轮次的诸侯之战稍稍平息。

而在此轮诸侯混战之中,即将上市的美团再次问鼎成功,曾经在千团大战中靠着前瞻的眼光胜出的美团外卖凭借着连横合纵战略牢牢把握住了市场第一的格局,这一点在曝光的饿了么内部PPT上也得以验证,饿了么不仅承认在市场份额上落后美团外卖,甚至将50%的市场份额定为了下一步的KPI目标,收购了百度外卖后饿了么的市场份额不升反降,被阿里收购之后又失去了独立性沦为阿里的棋子,饿了么的颓势已经慢慢开始显现出来。

为了完成50%市场份额的目标,被收购之后一直表现低调的饿了么高调发声,即将在未来一个季度每月投入1.47亿美元(约合10亿元人民币)用于用户补贴及市场营销,试图将饿了么的市场份额提升至50%以上,而饿了么CEO王磊也表示将在今年夏季花费30亿元人民币开打“夏季战役”,时隔两年,为了追平市场份额的饿了么再次重举补贴大旗,恐怕也难挽颓势。

外卖下半场:比拼服务和体验

现在的外卖市场可能真正进入了下半场。外卖进入下半场的首要标识就是商家板结效应显现,在农业领域,土壤因缺乏有机质,结构不良,灌水降雨后变硬的现象被形象地称之为板结效应,而在外卖领域,商家数量有限、接单能力上限等问题,再加上多平台拉拢缺乏柔化的沟通而产生群体活性的削弱,因而出现了商家的板结效应。

下半场外卖市场竞争的是服务和体验,而被阿里收购后的饿了么却依然寄希望于高补贴,真的对外卖下半场中的饿了么抱有深深的担忧:饿了么真的做好准备了吗?即将上市的美团确实给饿了么及其背后的阿里巴巴带来了巨大压力,但是对于饿了么,这种高补贴的大规模战役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效果却并不理想。

早在2016年,当美团正在全国向所谓“小K”商户市场发起攻势的时候,饿了么就立刻组织了一次“冬季战役”,投入十几亿资金以及遍布全国的地推团队与美团针锋相对,然而后来的数据表明,2016年的那次战役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水平,饿了么当年在市场份额上并没有实现与美团拉开距离的目标。

营销数据上的不佳是可以从营销策略上找到原因的,饿了么的营销策略与美团几乎成镜像状态:饿了么同样在打造生活消费平台。饿了么的CEO王磊多次说过,在融入阿里大家庭后,饿了么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单纯的外卖平台,而是阿里整个新零售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次“夏季战役”的动员大会上,王磊就指出“饿了么不是自己在战斗,这是阿里新零售生态各路纵队的大规模、多兵种、集团军协同作战。” 似乎阿里的资源成了饿了么的撒手锏,那么我们来看看被阿里输送资源血液的企业都是如何。

其实,被阿里收购失去了主动性的饿了么已经沦为阿里巴巴的一颗棋子,我们细数阿里巴巴在外卖生活消费平台领域的棋子就不难发现饿了么其实并无显著优势。2006年时口碑网曾是中国最大的生活服务类网站社区,阿里巴巴收购口碑网后将其并入淘宝,后陷入落寞。

基于市场、生态布局的需求,阿里这个巨无霸以点餐为切入口,再次进军本地生活服务这一战场,在2013年成立了淘点点。如果收购来的口碑算是“干儿子”,淘点点绝对算是亲的。然而在阿里生态体系中本该重要的淘点点,仍然延续了前任攻略。

直至阿里撤资美团之后,阿里才重启口碑网。重启后的口碑以餐饮为切入点,在阿里生态布局上担纲生活服务O2O的角色,阿里将淘点点并入口碑;为了给口碑引流,阿里开放了支付宝底端入口,同时介入淘宝、天猫等阿里大流量APP资源。与此同时,口碑开展线下“双十二”五折活动,通过补贴商家、消费者引流;2018年,阿里巴巴将口碑纳入新零售布局的一部分。不管是在阿里生态的布局上,还是阿里流量、资源支持上,口碑的待遇绝对算不上差。然而,口碑的表现始终不温不火,直到现在阿里对口碑的宣传力度也都很大,但是如今的口碑网已经难回当时的巅峰了。

缺少线下基因,阿里外卖生态陷怪圈

受限于阿里线下基因的缺乏,口碑和淘点点的市场份额均持续走低。实际上,由于擅长线上运营、缺乏线下深耕特质的阿里基因、以及电商平台运营逻辑与生活服务类O2O逻辑相悖,淘点点和口碑的结局是必然的。

实际上,一直被边缘化的阿里外卖生态,真正的优势在于大数据、支付、流量。而这三大优势表现在商家方面是后台的数据营销、对新老用户的盘活存量、增量,但是就引流而言,阿里的作用有限。阿里虽然在数据、技术、生态有了不错的积淀,但在服务层面还缺乏纵深的价值。也就是说,阿里外卖生态是个深耕后端、缺乏前端的体系。

为了弥补这项不足,阿里才以95亿美金的高价全资收购了饿了么,传闻说饿了么将与口碑合并,将前端、后端补足,使阿里的020平台形成完整生态,所以不难看出,饿了么已经成为了阿里的一颗棋子,但是从前面几个阿里外卖生态的亲儿子干儿子的解决来看,饿了么的前景堪忧!而且如果饿了么并不能给阿里利益团体带来最大的利益,他也会被一脚踹下船。

阿里的外卖生态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阿里很重视,却处在阿里边缘地带;市场很卖力,却少有人知。这其实有很重要的两个原因,一个是在阿里体系中,缺乏一定的独立性。外卖生态在阿里内部不是一个完整的公司体系,更像是蚂蚁金服推广支付宝、保有市场支付份额的工具;从阿里外卖生态的商业模式来看,阿里生态并没有找到与美团点评有差异化的商业模式。

虽然饿了么一直宣称:我们与美团不一样。但是从消费群体、用户使用习惯、市场重合度来讲,饿了么却又实实在在的在与美团外卖做竞争。虽说现在饿了么背靠阿里,但就时间节点而言,本地生活的服务品牌在消费者心中被逐步确立的却是美团。单一品牌被用户确立后,很难被轻易取代。就像有人说的一样,想不出饿了么下半场的优势在哪里,除非美团自己犯错误。

在外卖下半场的战役中,补贴战绝对不是核心竞争力,未来核心不是比谁钱多,价格补贴打不出核心竞争力,现在外卖用户的消费习惯已经养成。根据Trustdata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美团外卖日活跃用户数量已经超越饿了么与百度外卖之和。

外卖的下半场战役已经进入到了精细化运营的阶段,未来不论是美团还是饿了么,都将比拼服务体验,可以说在商家板结现象凸显的今天,外卖下半场已经注定是精细化运营的战争阶段,服务和体验才会是外卖公司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谁能够提供更丰富更具品质感的商家、谁能提供更高效的物流服务,谁才能真正获得用户的信赖。

而被阿里收购的饿了么现在依然寄希望于资本的优势,希望凭借“阿里的资本+饿了么的运营”的组合连击来冲击美团外卖市场份额第一的地位,这结局无疑是可以预见的。

被阿里收购后的饿了么已经沦为阿里的棋子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饿了么现在不顾市场的竞争转向依然一意孤行的高举补贴大旗,是否失去了主观能动性?目前来看答案已经明了。

饿了么寄希望于阿里作为大靠山,但是巨头也有难养的“儿子”啊,比如曾经的口碑、淘点点,不是资本家很新,而是当一个市值千亿的巨头形成的时候,资本会变得泯灭个性,他泯灭的不止有员工的个性,还有管理团队的个性,那么为了大战略,到时候牺牲旗下的品牌,那只是一个选择问题。

在如此大环境小生态下,饿了么还将如何挽回颓势?

难!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08-16
沦为阿里棋子,饿了么如何在外卖下半场挽回颓势?
经历过美团大众点评强势合并、百度外卖被收购、半路杀出个滴滴外卖、饿了么被阿里全资收购之后,这一轮次的诸侯之战稍稍平息。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