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于“算”,开放计算加速技术落地和行业赋能

最近十年,计算产业中最具影响力的无疑就是开放计算。

类似开源改变了软件的协作与创新模式,开放计算彻底改变了数据中心硬件的设计、协作与创新。如今,开放计算已经走过十余载,全球最大的开放计算社区OCP基金会已有1.6万多名参与者、240家多家社区成员企业及5千多名工程师,项目数量已超过100个。基于开放计算标准的服务器年部署规模达到470万台,为全球数据中心提供算力占比达34.8%……开放计算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与此同时,随着当前双碳目标、东数西算、智能制造、元宇宙、自动驾驶等新政策、新场景、新应用的涌现,计算产业也在加速酝酿着下一次变革:AI计算、多元异构计算、绿色低碳、开放网络……因此,作为数据中心领域最先进技术和前瞻理念的“试验场”,开放计算的一举一动更加受到各界关注。

事实上,在今年的OCP China Day 2022(开放计算中国技术峰会)上,让先进技术走向普惠化、前瞻产业理念影响更多行业已是开放计算社区成员的共识。面向未来,开放计算,不止于“算”,理应扮演起更加重要的角色,为推动社会节能减排、产业融合以及行业赋能发挥更大价值。

开放计算,带来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答案

当前,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7.1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成为驱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与此同时,中国算力总规模也跃居全球第二,数据中心数量与规模持续提升。有数据预测,到2025年,中国数据中心能耗总量约占全社会用电量4%,碳排放占比则接近2%,“能耗大户”的节能减排不容忽视。

因此,走绿色节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中国数据中心未来发展的头号必答题。《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底,新建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PUE降到1.3以下。随着东数西算工程今年的正式启动,国家更是提出了国家枢纽数据中心PUE降低到1.25以下,PUE超过1.5的数据中心需要进行节能降碳改造。

那么,开放计算在绿色节能的技术项目和前瞻性理念会给数据中心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带来哪些改变?对此,浪潮信息服务器产品规划总监陈彦灵表示,先进的数据中心布局、清洁能源的使用和基于液冷的创新技术等,都可以有效推动数据中心可持续发展。

以数据中心制冷为例,当前大部分数据中心的IT设备能耗和制冷系统能耗占比相当,优化制冷系统实质上成为提升数据中心能效的一大突破口。为此,开放计算组织OCP去年专门成立了冷却环境项目,该项目是OCP社区迄今最大规模的跨行业合作项目,整合了包括高级冷却解决方案 (ACS) 和高级冷却设施 (ACF) 等五个子项目,通过数据中心不同冷却方法之间的跨项目协调,实现上述子项目和物理接口之间的标准化,加速数据中心液冷技术的创新与落地。

据悉,很多开放计算组织成员在大力支持液冷创新与应用。以浪潮信息为例,明确提出"All in液冷"的公司级战略,全栈布局液冷,实现通用服务器、高密度服务器、整机柜服务器、AI服务器等四大系列全线产品均支持冷板式液冷,建成亚洲最大液冷数据中心研发生产基地,打造全生命周期液冷数据中心整体解决方案在互联网、金融、教科研多领域应用落地等一系列实质性动作,从公司战略、产品布局和生产制造等多个层面全面推动液冷的创新与产业化。

事实上,第三方数据显示,超大规模数据中心2021年将接近700个,但是数据中心总量却持续下降,数据中心规模化、集约化的趋势明显,而开放计算通过冷却环境等项目推动数据中心供需多方一起加速绿色节能技术迭代与创新,无疑极大契合了数据中心发展趋势,带来长期价值。

为数据中心持续演进做好优化

当前,开放计算最大的用户群体依然是云服务商、大型互联网公司等,虽然开放计算的全球算力占比已经达到三分之一,但依然有很多数据中心存在着巨大的优化空间。尤其是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自动驾驶、智能制造等新场景、新应用的爆发,借鉴开放计算的优秀经验,在技术层面推动数据中心的持续演进和优化极具意义。

为此,针对数据中心当前存在的15个高质量发展问题,浪潮信息通过大量用户调研之后,对问题进行分析、归类、凝练,最终形成五个优化方向:高效运维、快速交付、绿色节能、多元算力、云边协同。

以高效运维为例,相关数据显示,到2025年,我国数据中心机架规模将达759万架,较2021年增长40%,数据中心设备数量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数据中心规模、设备数量的持续增加,使得人工运维的方式举步维艰,自动化、可视化、标准化、智能化的高效运维才是数据中心运维的未来。

浪潮信息服务器产品规划总监陈彦灵

浪潮信息构建了标准、开放、智能的运维方案,助力数据中心跨平台高效运维。在硬件管理上,浪潮信息提供了OpenBMC等开放管理方案,在监控协议层面,提供Redfish、IPMI、SNMP等标准协议,通过ISPIM平台对外提供标准的用户接口以及第三方平台访问接口,可以实现无侵入带外管理、自动化资产管理、数字孪生可视化管理等方案,管理规模可达十万台以上。该方案除了互联网行业得到部署之外,也已经在金融、通信、能源等多个行业得到实践。

又如,随着应用场景规模的持续增长,数据中心对于服务器等设备的快速交付、部署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升数据中心产品的交付效率?开放计算组织带来了很好的经验:标准化产品提升交付效率。“相比传统交付模式,整机柜交付可以提升5倍效率,交付周期和交付成本大幅下降。”陈彦灵表示道。

以浪潮信息为例,浪潮信息在整机柜交付方面有多年沉淀和技术积累,通过标准化机柜+标准化服务器可以实现生产即交付,将交付过程中的多个环节前置到生产环节完成,整体交付效率提升5~10倍,并且创造了8个小时完成一万台服务器交付上架的纪录。

再如多元算力和云边协同,随着云计算、大数据、AI、5G等技术在越来越多新场景中得到应用,算力需求也变得百花齐放。因此,算力走向多元化,通用芯片、可定义计算芯片、AI芯片等共存将成为一种新常态,这使得云、边、端共存与协作成为数据中心未来重要发展方向。

因此,满足多元算力需求、推动各种新场景落地应用就至关重要。“融合、标准、精准将助力算力设施多元化升级,通过标准化+微定制,可以快速满足多计算场景的硬件精准化设计,提供高效、多元、多态的算力设施供给。”陈彦灵介绍道。

以OAM规范为例,浪潮信息率先推出全球首款符合OAI标准的AI开放加速计算系统MX1,支持多厂商OAM接口AI芯片,解决当前AI在数据中心领域硬件分裂和生态割裂的情况。

加速延伸传统行业,赋能效应凸显

“规模决定方向,领域决定特性。”开放计算中国社区负责人叶毓睿如是说。

在叶毓睿看来,开放计算兴起源于云服务商、大型互联网公司等用户,这些用户通过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带动了数据中心技术的迭代、创新;但开放计算在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用户上获得实践与成功的技术并不能完全照搬到其他行业,必须根据行业的特点、差异化需求进行适当的变化。

相关机构预测,从全球应用情况来看,到 2025 年,全球将有 40% 的服务器基于开放标准,而 2016 年这个比例仅为 7%,开放计算正向非互联网行业渗透,2025年行业用户在开放计算的市场占比将达21.9%。

事实上,开放计算相关技术向传统行业的数据中心延伸绝非易事,陈彦灵认为, “这是由于传统行业和互联网行业用户的应用模式和基础设施能力不同导致的。”

为解决这些挑战,浪潮信息等开放计算组织成员也在积极从标准、产品等层面做出改变。例如,浪潮信息就在积极探索适合传统行业的标准框架,例如通过标准服务器+标准机柜的组合方式,构建满足部分整机柜特性的产品,来让传统行业用起来。“像OCP NIC 3.0网卡、关联的技术SAI等标准化组件也可以先行推向传统行业之中。”

“OCP一些项目虽然比较小,但是上了规模之后,可能会产生很大的社会效益。从根本上讲,用户是决定开放计算向前走的核心力量。”叶毓睿最后表示道。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2-08-18
不止于“算”,开放计算加速技术落地和行业赋能
基于开放计算标准的服务器年部署规模达到470万台,为全球数据中心提供算力占比达34.8%……开放计算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