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盒马鲜生上海首店开业,开启了人尽皆知的“新零售”概念。
2025年初,马云现身长沙盒马门店,被外界解读为集团核心资源将向盒马倾斜的重要信号。
9年间,盒马伴随着阿里集团业务调整,自身经历了多次变革,甚至一度有出售传闻。
不久前的财报会议上,盒马宣布在上个财年EBITDA转正,名义上结束了连年亏损,业务上重新聚焦在“1店+N仓”上,算是给盒马划定了个新起点。
“1+N”其实另一大即时零售巨头京东七鲜在一年前探索出来的创新模式——即一个京东七鲜中心店+N个卫星小店——门店是销售与体验中心,连接品牌与消费者,卫星小店是履约网络,扩大消费者覆盖半径。根据京东规划,到年底前北京的“店+仓”将突破100个,并在年底前实现对京津的全覆盖。
“1+N”之所谓能成为生鲜零售的“标准答案”,很大程度在于对供应链的把控——在成本、效率、和体验上,完成了对固有模式的升级换代,在零售三要素“人、货、场”层面,也都有所创新。
更重要的,这套答案让生鲜零售不再是过往巨头们高举高打的流量锚点,而是从零售本质出发——先验证业务模型,再持续扩张,最终让供应链有利润,消费者有实惠。
近期,盒马明确战略后也开启了新一轮的开城运动——或许你很难想象,在业务运营的第10年、几百家门店落成后,才终于在四大直辖市之一、人口超过1300万、GDP超过1.8万亿的“北方第二城”天津建立首个门店。
姗姗来迟天津首店像是盒马多年来的缩影——经历过太多沧桑与喧闹,回头望去,过去的小兄弟已经成为行业老师……盒马也从曾经行业先锋回归到亦步亦趋“学生”,新赛道下强敌环伺,盒马还有机会重现昔日荣光吗?
01 天津样本
盒马天津首店6月27日正式开业,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引入超过7000款商品,虽然这已经是盒马入驻的第47个城市,但天津首店是“1+N”模式重要试点,如果说其他一二线城市盒马以改造旧模式为主,天津则是个全新开始,它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盒马是否有能力吃透这套体系。
作为典型海滨城市,天津的生鲜品类丰富,包括七鲜、山姆、美团小象超市均已布局多年,线下生鲜市场更是星罗棋布,无论哪种角度来看,错过窗口期的盒马在天津面临的是一场突围战。
盒马的最大对手是已经在天津运营了7年的京东七鲜——几乎在盒马开业同时,京东七鲜宣布继续新增商场店(即1+N里的“1”),仅在2025上半年,京东七鲜就在天津新增了20家仓店,总体累计近30家。
新店开店,价格先行,尽管盒马首店打出了不少促销商店,但随即被京东七鲜“七周年店庆”的“击穿价”所淹没,在诸多媒体的生鲜食品白酒饮料的日常品类对比中,盒马几乎没有价格优势。
由于只有一个“大店”,覆盖范围太小,商品差异化不够明显,仓配体系也无法与对手匹配,社交媒体上,当地人也普遍认为盒马“来的太晚了”,“没什么体验欲望”,曾经创造“盒区房”概念的盒马,面对“见过世面”的天津人,略显尴尬。
尴尬背后的是盒马在北方城市竞争力不足——或许是在东北、西北等地供应链发展不尽人意,或许是在山东等地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或许是一直把长三角作为主场,不愿“客场作战”,盒马在北方总有些水土不服——比如在东北GDP第一大连,盒马从2019年开出首店后,在2024关闭了全部4家门店。
要知道,生鲜零售是个典型的区域性生意,除了品牌本身外,它几乎没多少外溢效应,要做好全国市场,只能统一规划,单点验证后,花大力气死磕供应链、保障履约体系,一个城一个城的拓展,没有捷径可走。
从天津的案例来看,盒马过去摇摆的战略已经耽误了“下地干活”的最好时机,如今不得不面临重头开始的局面——当太阳升起时,无论你是狮子还是羚羊,都必须开始奔跑。
2025年,中国生鲜零售市场规模将突破6万亿元,线上渗透率超过35%,无论是盒马背后的阿里、七鲜背后的京东,甚至小象超市背后的美团,都是无法忽视的市场,而对于天津这样体量的城市,盒马要用出全力去持续追赶,补足供应链体系短板,否则就会陷入第二个“大连败局”。
02 供应链竞争
2017年618,京东就提出了“京东定位于未来的零售基础设施服务”,8年后的今天,京东更近了一步,称“京东做的所有业务100%都是围绕着供应链”。
京东七鲜代表的生鲜即时零售亦是如此。
相对其他品类,生鲜的应链更为复杂,动辄就是10%甚至20%的损耗率,所以也导致全国市场里中小玩家几乎难以生存,注定是巨头游戏。
生鲜零售的供应链生意至少包括了五个维度,以“1+N”模式的七鲜为例,看看它是如何运转的。
在处于源头的采购端,主打“产地直采” 模式,去掉了层层加价的分销商环节,直接对接全球优质农特水产品产业带,如俄罗斯帝王蟹、鲜活波士顿龙虾、挪威三文鱼、云贵地区的春菜、大连的鲜活冷水生蚝、威海的深海捕捞白鲳鱼、汕尾的鲜活青蟹等,减少流通环节的价值在于保证商品的新鲜,同时降低了采购成本。
一个鲜明案例是海鲜,七鲜采取了“海捕直达”——海鲜从捕捞到上架只要 48 小时,价格低于传统渠道 30%——各地的时令海鲜依托高效冷链物流体系,捕捞装箱后最快 18 小时即可送达门店。
在酒水板块,京东七鲜与茅台、五粮液等多家一线白酒品牌达成“酒厂直供”合作,同样是“避开中间商”,目前已经建立了稳定 SKU 池,既能保证酒水品质,又降低了采购成本。
在流通环节上,1+N的模式优势明显,让七鲜把履约时效提升至 30 分钟水平,门店是销售体验中心+区域枢纽,通过三级仓储网络实现了 “大仓囤货+卫星小店周转+门店自提” 的立体协同。
在流通环节,提前对时令商品、民生必需品的货源保障,同时预测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市场趋势,降低库存成本与损耗率,提高库存周转率意味着单位时间内可以卖出更多产品,对零售商的价值不亚于毛利率。
配送端上,京东七鲜中心店+卫星店的模式也确保的履约时效,在刚刚过去京东618,销售大幅增长的同时,七鲜依然提供最快 30 分钟送达的配送服务。
在跑通采购、流通、配送环节后,自有品牌几乎是必选项,无论是七鲜、盒马还是小象超市都有不少自有品牌产品,比如七鲜曾推出控卡餐、有机乳品等数百款自有品牌产品,定制化比例超 50%,椰子水、原浆啤酒等已经成为诸多门店的爆品,在财务上,自有品牌也是提升毛利率的重要手段。
运营优化则贯穿在供应链的所有环节,京东七鲜把生鲜损耗率控制在低于行业平均值水准;"1+N"的模式比传统商超的坪效提升了 40%,同时降低单仓建设成本。
最终,这套日趋成熟的供应链带来的七鲜面向消费者端的鲜明口号——“击穿价”——价格并非是手段,只是供应链带来的结果。
03 写在最后
不久前,京东七鲜宣布计划年底前将在北京开设超100家“店 + 仓”,推进“1+N”模式在华北区域落地,年底前完成京津地区全覆盖。
京东七鲜的案例其实也是京东所一直强调的“成本 + 效率 + 体验”战略落地,“成功的创新最终要回归到“成本、效率、体验”上,从这个意义来说,七鲜是京东一个典型的成功创新。
盒马今年开始全面转向1+N,既有对北方市场水土不服的弥补,也有对考核业绩的压力,在阿里集团看来,盒马不排除引入外部投资者,这也意味着短期的利润将是重点目标,天津案例则是重中之重。
美团小象超市近期也被曝出考虑重新启动线下门店业务,探索方向也包括大店+卫星店模式。
“1+N”几乎成为了一线玩家的战略共识。
总结来看,京东七鲜并非第一个开启线下新业态的即时零售品牌,但却是第一个找到“版本答案”的公司。
它的背后,是京东对于零售本质的思考与实践,也折射出了零售行业从流量竞争到供应链竞争,逐步“脱虚向实”的深刻转变。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