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清驱动数智浪潮,传媒行业迎来数字蝶变时刻

技术变革的浪潮,总是从改变感官体验开始,最终重塑认知边界。

诚如超高清视听技术在广电传媒行业所带来的变革。当全国9个省级电视台陆续上线超高清频道,当8K超高清电视“飞入寻常百姓家”,当直播画质轻松超越十年前专业摄像机水准……一场轰动且彻底的视听革命已然降临。这不仅是像素的堆叠,更是人类信息接收方式和视听体验的一场深刻嬗变。

无疑, 广电传媒行业正处于数字蝶变的关键时刻:在超高清的驱动下,IP制播、AI、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多种新技术的交织与融合,带来的不仅仅是超高清视听场景的丰富延伸、内容创作与传输方式的深刻变革,更驱动着行业加速抛弃SDI等传统技术体系,深度拥抱数智化浪潮,实现业务的全面转型。

正如华为中国区政企副总裁彭雄基在媒体峰会上所言:“超高清是传媒行业数智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多元化、智能化趋势对于传媒行业未来发展至关重要。4K/8K超高清技术开辟了行业全新的发展空间,AI等技术则为行业注入‘智能基因’,智能化成为提升效率、保障安全的关键引擎。”

华为中国区政企副总裁彭雄基

IP制播化开启传媒行业“基因重构”

超高清尚未全面起势之际,彼时的SDI技术以其稳定实时传输、低延迟、点对点物理连接等优势,成为广电传媒行业中毋庸置疑的业务支柱。然而,当4K/8K超高清内容成为市场迫切需求,融媒体所需要的前所未有的灵活性与扩展性,SDI技术体系性能差、难维护、难扩展、高成本以及封闭性等劣势持续放大,使之成为制约媒体行业全面转型的最大掣肘。

“传统SDI制播网络无法支撑起4K/8K高清业务的发展,升级新架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华为中国政企互联网传媒行业总经理 李腾直言道。

华为中国政企互联网传媒行业总经理 李腾

因此,IP制播化技术的崛起势不可挡。IP制播化是在采、编、播、存、传等制播流程中,利用以太网等IP网络技术,将音视频信号转化为IP数据包进行传输。由于IP网络具备开放性、高扩展性和灵活性,极为契合4K/8K超高清内容的高效制播和传输,融媒体的互联互通,以及媒体的远程制播和异地协作等场景。

本质上,广电传媒行业从SDI专网向通用IP网络的迁移,是拥抱数智化浪潮的必然,这不是简单的接口与网络的转换,更是一次触及行业基因的重构,带来不仅是内容制作和传输方式的彻底变革,更有望开拓出丰富超高清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

首先,IP制播网在架构层面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具备高带宽、高性能、高容量等天然优势,并且大幅降低网络线缆数量和复杂性。以华为的超高清IP制播网解决方案为例,其能够轻松满足2000路超大规模超高清无压缩4K信号承载和调度,单条链路可承载8路4K超高清信号,相比于过去SDI的铜缆方案,线缆数量降低30倍。

其次,IP制播化对于内容制播提升有着质的飞跃,不仅大幅提升内容制播的效率,并且满足安全制播越来越高的要求。华为的超高清IP制播网解决方案采用SDN架构,具备高效转发、流量无阻赛调度、可视化运维等特征;且无需部署动态协议,流量白名单准入,默认无转发,避免流量环路以及被攻击可能,制播更安全。

第三,IP技术体系的开放性与过去SDI的封闭技术体系有着本质区别,不仅投资成本低,且具备可持续演进的能力,有助于广电媒体行业完美融合各种媒体生态,加速完成融媒体的转型。像华为IP制播网方案,其设备的自研可编程芯片,对IP制播网后续发展提供持续性的演进能力。

事实上,华为是业界IP制播化相关解决方案的探索者与领先者。早在2017年,华为即开始探索与实践IP制播化解决方案;如今,华为IP制播化解决方案已发展到2.0阶段,在广电传媒领域获得广泛应用。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例,华为与其合作建成全国首个总控IP化制播网系统,采用高密100GE大带宽,支持超两千路4K无压缩信号调度,具备远程/超远程制播能力,且是首个采用SDN架构实现无压缩信号制播的系统和全球最大的4K/8K总控IP制播网系统。

“今年有9家省级电视台陆续上线超高清频道,后续省级电视台会加速制播网的改造。华为也将在今年与上线超高清频道的省级电视台打造超高清建设的样板点,加速推动超高清的普及。”李腾介绍道。

数据存储成为传媒行业数字基石

IP制播化从根上重构媒体的生产逻辑与传输网络,彻底打破SDI物理链路对创新的束缚,让超高清内容在IP网络管道中自由奔涌。

从高清迈向4K/8K超高清,意味着分辨率、流畅度、音效、色彩种类、色域空间的全面提升,带来的是数十倍以上数据量增长。另外,超高清也推动广电传媒行业的场景创新,“5G+8K+AI”超高清制播、AI手语主播、数字虚拟人、老旧电影的4K/8K修复等将进一步带来数据的爆炸性增长。

从广电传媒行业的数据特点与需求来看,在超高清的趋势下,全球媒体行业数据量已经大幅增长420%,媒体行业的制作素材极速“膨胀”,PB甚至EB级的数据量未来会成为常态。而超高清愈发丰富的场景,也会对编辑制作的速度、效率要求越来越高;例如,很多新型业务场景让50层超高清编辑成为常态,制作效率对于存储性能愈发严苛;融媒体化则让业务走向多样化和复杂化,海量素材数据流动的需求持续增加,带来极大的数据管理挑战。

这意味着广电传媒的数字蝶变,海量数据价值的全面释放是关键,且离不开强大的数据存储做支撑。“从存力的视角,广电传媒行业的4K/8K超高清会带来视频融合和码率的大幅提升,如何存得下、取得快和管得好数据将是今后的核心挑战,而数据存储将成为广电传媒行业数智化转型的基石。”华为中国政企数据存储总经理唐浩如是说。

事实上,在超高清成为必然趋势下,数据存储的角色也在发生悄然变化,从后端逐步走向前端,与业务场景紧密匹配,成为广电传媒行业数智化转型的核心竞争力。唐浩介绍,针对存得下、取得快和管得好的需求,华为打造出媒资数据湖解决方案;其中,华为 OceanStor Pacific分布式存储凭借卓越吞吐性能、弹性扩展能力、多协议互通和智能管理诸多特性,完美支撑起超高清内容的海量存取、媒体数据资产管理等方面诸多需求。

例如,很多省级广电单位普遍存在着数百万小时以上的视音频资料,涵盖采集、转码、检索、备播等全流程,在融媒体发展的需求下,全局数据管理与共享正在成为广电传媒用户的硬性要求,而华为OceanStor Pacific分布式存储的跨域全局数据管理能力,实现全局数据的可视、可观和可用,让数据安全、高效的流通,帮助广电传媒用户真正迈向以数据为中心的业务模式。

更加关键的是,Sora、Qwen等视频大模型的涌现,对于广电传媒行业的影响不可小觑,拥抱AI大模型成为广电传媒行业数智化转型的一门必修课。

具体来看,广电行业大模型的落地会是广电传媒行业马上需要面临的课题,包括训练、推理和微调等工作,从通用大模型到行业场景大模型,需要进行针对性训练,企业普遍缺乏数据工程和模型工程能力,导致项目开发难度大,模型应用落地慢。另外,随着大模型的快速发展,以及AI智能体的涌现,广电传媒行业在推动AI 大模型在业务场景的融合与落地中,多轮对话和长序列推理也会是刚性需求,对于存算协同、存储性能和数据安全等要求极高;此外,后续随着广电传媒行业的大模型落地,与之匹配的音视频语料库也是一项重要工作,语料库的可视、可管与可用,对于支撑垂域大模型的深度运用至关重要。

华为中国政企数据存储总经理 唐浩

“进入到AI时代,数据存储更像是广电传媒行业的一个赋能平台,提升大模型训练效率、解决长序列推理难题和助力语料库的建设。”唐浩介绍道。

为此,华为有针对的打造了DCS AI全栈解决方案、AI存储推理加速以及AI数据湖三个解决方案。其中,DCS AI解决方案,提供百卡到千卡AI集群、十卡到百卡AI超融合两种形态,使能数据加工、模型调优和应用开发,加速AI行业化落地;AI存储推理加速方案通过架构创新,突破HBM瓶颈,让AI“推得动、推得快、推得省”;AI数据湖解决方案则能够快速构建语料中心,汇聚行业语料,为行业大模型的训练调优提供源源不断的高质量数据。

为传媒行业插上智能的翅膀

广电传媒行业的数字蝶变,本质上是生产力的一次重构。这其中,AI大模型等AI技术的蓬勃发展,恰逢其时地提供了破局钥匙。

今年以来,在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下,多家省级电视台均启动了AI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甚至有部分省级电视台先行先试,将AI大模型融入到创意生成、精准分发、数字主播、动漫微短剧生成等多个业务之中,一场由AI主导的行业蝶变拉开帷幕。

“AI正在重塑广电行业的生产流程和业务模式,带来全新的生产力和创作范式。”李腾表示道。

可以说,智能化将成为广电传媒行业提升效率、保障安全和创意创新的关键引擎,是未来数智化转型成败的关键。但想插上智能的翅膀和在数字化天空翱翔,涉及到基础设施、业务场景、应用创新甚至是组织架构等多个方面,对于行业用户而言绝非易事。

对此,华为在传媒行业深耕多年,从广电传媒业务流程与场景需求切入,联合生态伙伴共同探索出与AI相关的端到端解决方案,降低AI使用门槛,真正帮助广电行业用户拥抱AI技术浪潮,实现生产力的重构。

在智能运维层面,华为将专家级的运维经验资产化并沉淀到运维平台,通过为客户、伙伴提供“数据中心运维、行业场景运维、通信专网运维”3类服务叠加,满足广电行业用户的个性化诉求,带来应用网络“全感知”、行业实践“全预置”、业务保障“全天候”、运维管理“全可视”“4”全业务价值。

在AI应用方面, MetaStudio数字内容生产线,面向媒体行业提供从内容生产到内容处理、内容联接一系列服务,能够基于AI大模型生成数字人、视频、以及3D数字内容。

以数字人为例,区域广电融媒体的各种业务场景需要大量数字人,而华为数字人支持音色高度还原,4K超高清、数字人走动、多种语言等等场景能力;另外,复现与改编IP是广电传媒行业在内容制作上的重要趋势,华为AI MPC可进行智能编码、极致压缩,助力经典 IP 重制和直播实时增强,帮助传媒行业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

在AI基础设施方面,华为帮助广电传媒行业构建坚实的AI算力底座,算力、算子与数据之间相互结合、深度协同,真正释放大模型的强大能效。以算力网络为例,华为RoCE网络提供超高的带宽以及超低的时延,实现多节点高效协同,提升模型训练效率。

在AI算力调度方面,华为自主研发的大模型训练推理平台ModelArts,支持大模型应用开发和算力调度,实现训练与推理资源统一管理和分时复用;并且对算力提供稳定保障,跨域诊断、断点续训;还持续支持各类开、闭源模型、视觉/语言/多模态多种能力模型,帮助广电传媒行业用户快速落地各类模型。

在语料治理平台方面,广电传媒行业的语料丰富,包含视频、音频、图片、文本等,多模态的数据治理乃大模型落地与应用的前置工程,是广电传媒行业用户数智化建设的刚需,而华为语料治理平台ModelArts Studio支持多模态语料进行处理,包括数据的获取、加工、标注、发布等环节,为上层的大模型和其他AI算法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支撑。

“华为着力打造从基础设施到语料治理平台的端到端AI解决方案,同时具备大型AI集群和大模型平台交付经验,将致力于帮助广电传媒行业拥抱生成式AI浪潮,推动行业的数智化转型。”李腾总结道。

综合观察:传媒行业的蝶变时刻

没有传统的行业,只有传统的思维。

当市场在剧变、技术在狂奔、用户在进化之际,广电传媒行业转变思维,全面拥抱数智化不是选修课,而是决定未来的必修课。当超高清场景的遍地开花、数字人的精准播报、运维AI Agent的多模态感知和自主排障、内容创作的高效创新、内容分发的精准推荐逐步实现时,属于广电传媒行业的蝶变时刻也将到来,完成从传统传媒到智慧媒体的华丽蝶变。

“广电传媒行业的数智化转型任重道远,华为将持续探索和创新,基于‘根技术’的自主创新,依托“伙伴+华为”体系,形成‘咨询-拓展-方案-交付-运营’的全生命周期能力闭环,帮助广电传媒行业用户在数智化浪潮中搏浪前行。”李腾最后表示道。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5-07-10
超高清驱动数智浪潮,传媒行业迎来数字蝶变时刻
超高清驱动数智浪潮,传媒行业迎来数字蝶变时刻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