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茶,可以说是新茶饮赛道上的“头部选手”,它的一举一动自然引发着外界的诸多关注。无论是以往喜茶与诸多知名品牌的联名跨界,还是以往喜茶打法和模式的诸多升级,无一不引发着外界的诸多讨论。日前,喜茶logo的升级,再一次引发了外界的诸多热议。之所以会引发如此多的热议,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如果你不仔细去看的话,几乎看不到前后两个logo之间的差别所在。可以说,用“毫米级”换标来形容这次喜茶的换标,一点都不为过。
然而,一切都逃不过细心网友们的眼睛,有人就总结出来了至少八处变化:耳朵变大、头型整体缩小、刘海变平、鼻梁变挺、眼睛由圆形变为带点方形、茶杯倾斜角度微调、胳膊线条变细、下巴缩短以及后脑勺头发变长。面对喜茶logo的这样一次微调,有人调侃:“耳朵变大了,应该是生怕听不清楚叫单号”;还有人分析:“头型缩小,鼻梁变挺,刘海变平——这属于医美级微调,do了一个精致小脸”;甚至有人注意到表情变化:“新的看起来比较高兴,旧的像在喝药,有种淡淡的死感”。
虽然网友们有诸多的猜测与联想,但是,透过以往喜茶的种种动作来看,或许可以窥探到一种不一样的味道。比如,在与不同品牌联名时,喜茶logo小人总能穿上应景的“新装”:联名草间弥生,小人换上一身波点装;携手藤原浩,一头秀发被闪电劈中秒变“爆炸头”;合作芬兰设计品牌Marimekbo,头顶直接开出小粉花;跨界FARMER BOB,标志性络腮胡立刻安排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名场面,是一位网友创作的“全身图”:为logo小人加上圆滚滚的奶茶肚配上轻轻抚摸的动作,精准戳中无数奶茶爱好者的痛点。喜茶官方顺势接梗,甩出“正版全身照”,手捧奶茶、小腹平坦,暗示“喝奶茶也能保持好状态”。
可见,喜茶“毫米级”换标,并不仅仅只是一次无关痛痒的变化,而是更多地折射出来的是喜茶本身,乃至整个新茶饮玩家们正在发生着的一场全新的升级。
资本狂欢过后,新茶饮正寻找新发展之道
回顾新茶饮赛道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非常清晰的路线图,即,资本在它的发展过程当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可以说,正是由于资本的参与其中,新茶饮赛道的发展才会如此迅速。无论是不同的新茶饮品牌之间的价格战,还是遍地开花的新茶饮品牌店,我们都可以看出,资本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
随着资本投资方向的转移,特别是随着以蜜雪冰城、古茗为代表的一系列新茶饮赛道上的玩家们持续不断地登陆资本市场,资本市场对于新茶饮赛道上的投资热度开始逐渐减退。数据显示,2024年茶饮品牌(含咖啡)的投资事件数量创近五年新低,尚不足40起,投资金额与2021年的高点时刻相比还不到当时的50%。
面对资本投资热度的减退,无论是对于业已登陆到资本市场上的新茶饮品牌来讲,还是对于尚未走完融资道路的玩家们来讲,找到新的发展之道,或许才是真正实现破局的关键。在这个时候,我们就看到了越来越多的新茶饮赛道的玩家们开始打造供应链、产业链,以实现新的赢利点。以喜茶为例,今年6月份,上新以岭南特色水果“黄皮”为核心原料的季节性饮品“奇香黄皮桃”。
黄皮作为岭南代表性水果,过去因皮薄易损、保鲜期极短而“难出广省”。2021年,喜茶通过定制化供应链解决方案(全程冷链+带枝运输+72小时时效管控),破解了黄皮鲜果跨地域供应的保鲜难题,首次实现其在全国门店的稳定应用。这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全新的风味体验,更直接带动了黄皮从小众地域水果发展为被全国市场认知的原料,开辟了其在新茶饮领域的消费场景。
因此,喜茶“毫米级”换标的背后,更像是一场新茶饮赛道上的玩家们正在开启的自我升级。特别是它们告别以资本为主要驱动力,转而通过重塑产业来寻找新增长点的升级。
增量时代渐行渐远,存量时代正在来临
今年2月,喜茶发布主题为 《不参与数字游戏与规模内卷,回归用户与品牌》的内部全员邮件,明确表示要“强化品牌与用户的深度连接,回归用户与品牌”。因此,这场喜茶的“毫米级”换标的背后,更多地是喜茶开始更多地探索自身与存量时代的用户之间连接的新尝试。
我们都知道,在增量时代,新茶饮赛道上的玩家们更多地是通过价格、营销的方式来吸引更多的用户,以确立自身在行业当中的地位。然而,喜茶却走出了一条反价格内卷的道路,即通过自身的品质与价格的匹配来建立用户心智,并以此来确立自身在市场当中的地位。比如,2025年1月17日,喜茶成都叠院开业,面积达190平米。据餐饮研究红餐网,业内视其为喜茶开店策略的一大转变,从40-50平米的小店型转为开大店。
说到底,喜茶开始寻找其在存量时代的增长新方式,而不再仅仅只是延续以往的发展策略,而此次logo的微调,恰恰是其应对这样一场新变革的具体体现。在行业迈入品牌竞争新阶段,“LOGO已成为品牌个性、文化理念与市场定位的浓缩表达”。
蜜雪冰城的“雪王”卡通形象色彩鲜明,极具亲和力和辨识度;古茗LOGO将“古”字与“大叔脸”造型巧妙结合;沪上阿姨保留美人痣和眨眼动作特征,化身摩登女郎;茶百道的熊猫手捧奶茶形象可爱十足;霸王茶姬则采用古风女子头像,融合戏曲元素,强调东方美学与文化感。
每个品牌,都在通过视觉符号争夺消费者心智。喜茶此次“微整式营销”,以最小改动代价撬动最大传播声量,正体现了其在品牌建设上的成熟思考,更是整个新茶饮赛道开始进入到存量时代的重要标志。
Z世代登场,链接用户方式正在被重塑
其实,新茶饮赛道可以被划归到新消费的范畴。当下,新消费市场的用户群体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其中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即,Z世代用户的登场。统计资料显示,Z世代(1995-2009年出生)已成为核心消费群体,规模达2.6亿人,占总人口19%,其中学生和普通白领占比过半。他们追求个性化消费体验,热衷新鲜事物。前段时间,Labubu的火爆,便是这样一种现象的直接体现。
对于喜茶来讲,如何找到与Z世代用户链接的新方式,直接关系到它在未来可以继续保持增长的关键。对于喜茶而言,这次“毫米级”换标的背后,隐藏着品牌视觉设计的深层逻辑。设计师的“隐形调整”方式,既保留了LOGO的辨识度,又让品牌形象更加鲜活。说到底,就是要让自身的品牌形象更加符合Z世代用户的偏好。
站在这样一个角度,我们再来看喜茶的这次“毫米级”换标,便可以看出,它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的功能和作用。一方面,这些微调保持了品牌的稳定性,不打破用户的“视觉记忆”;另一方面,通过细节调整传递出品牌的态度和气质变化。正如网友所感受到的:“新的看起来更协调”,新版logo在表情观感上更显愉悦。说到底,就是要重塑与用户链接的新方式,以适应Z世代的需要。
结论
喜茶品牌视觉符号的“毫米级进化”,成为连接消费者的新型社交货币。网友们在社交媒体上热烈讨论新logo的八处变化,调侃喜茶小人“做了全身医美”,甚至将其与小米当年花费200万磨圆直角的设计相提并论。实际上,喜茶“毫米级”换标的背后,更多地折射出来的是整个新茶饮赛道正在发生着的深刻变化。
这场看似微小的调整,延续了品牌资产,降低了认知风险,更让消费者在“大家来找茬”的游戏中成为品牌传播的参与者。当茶饮行业进入品牌竞争新阶段,喜茶以“不参与内卷”的姿态,用一杯茶的视觉符号,在流量稀缺时代完成了一场 “四两拨千斤”的营销示范。(完)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