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华早报》发布了一则让国人振奋的消息,报道指中国在雷达材料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新材料的使用可以大幅增强雷达的探测距离,特别是对于隐身战机的探测距离大幅增加数倍。
这种材料叫做碳化硅(SiC),这种材料可以承受更高的电压,同时又具有更高的热导率,由此就解决了此前的氮化镓、砷化镓面临的电压局限,以及高电压带来的发热问题。
氮化镓被认为是三代半导体,而碳化硅则是三代半材料,这些材料在雷达中的作用是用做T/R模块,用于发射电波和接收电波,这也是雷达性能的关键,更强的功率自然就能发射更强的电波。
雷达如今已是全球高精尖武器竞争的关键,更强的雷达自然就能在更远距离上发现敌机,从而实现先敌发现、先敌射击等目的,增加己方空战胜利的几率。
特别是在现代战机逐渐向隐形战机发展的时候,雷达技术更是制胜的关键,其实隐形战机并非无法发现,隐形战机通过外形设计和隐形涂料的采用降低了雷达波反射面积,从而让雷达难以发现,而雷达技术的发展则可以破解隐形战机。
近几十年来中国在雷达技术方面可谓突飞猛进,特别是近几年在半导体材料方面的不断突破,更是不断提升了中国的雷达探测能力,此前在氮化镓材料研发方面,中国就已走在世界前面。
中国在氮化镓材料方面不仅实现技术的突破,还实现了低成本的量产,由此氮化镓材料开始大量应用于民用,氮化镓充电器的大量使用,就在于中国在氮化镓技术方面的突破。
这恰恰体现出中国数十年来在基础材料研发方面的扎实基础,如此也就不奇怪中国迅速在碳化硅材料方面取得突破,并迅速投入商用,由此大幅增强中国在雷达技术方面的突破。
碳化硅应用于雷达上,意义非常重大,这让采用碳化硅材料的T/R模块可以在高功率工作场景下,依然保持合适的温度,确保了雷达的稳定运行。
据悉中国的研发机构为了确保采用碳化硅材料的T/R模块稳定运行,还开发了采用特殊材料制造的散热层,确保T/R模块的工作温度控制在75°C以下,测试显示T/R模块至少可以维持稳定工作300小时以上,确保在战场高频使用下的正常运行。
据测试显示,采用了碳化硅材料的雷达搭载于中国先进的歼20战机上,对F35这种隐形战机的探测距离已超过1000公里,可以说F35战机在这种雷达面前就相当于裸奔,隐形已彻底失去了作用。
相比之下,F35的理论探测距离为450公里,而对歼20这种隐身战机的探测距离估计只有100公里,如此情况下,配合射程达到800公里的PL-21空空导弹,F35还没有发现歼20就已远远被击落,可见先进雷达的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