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黄仁勋再一次来到中国,并且带来了一股“英伟达”旋风。从小米到华为,再到deepseek,他几乎把中国相关的AI产业夸了一个遍。根据《央视新闻》对黄仁勋的独家专访,他在近40分钟的访谈中,积极地对中国企业、科技狂赞,其中也不忘提到英伟达为这个市场做出的努力。
对于黄仁勋的此次中国之行进行总结之后,不难看出,他的这一次中国行,更多地是为英伟达敲开中国这样一个庞大市场的大门,从而继续延续其在智能芯片领域里的市场优势。后来,黄仁勋的谈话,再度印证了这一点。他表示,“当CEO大多时候并不那么有趣。你时刻承受着压力,33年来每一天、每一分钟我都在压力中度过。整整33年里的每一秒,我都感受着公司、客户和市场的重担,这种压力从未离开过我,哪怕一刻都没有。”
或许,正是由于这样一种危机意识,黄仁勋才对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AI市场始终看好,并且试图通过自身努力来给英伟达带来新的增长空间。正如黄仁勋所说的那样,“第一是中国的供应链高度发达,整体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系统成熟、技术先进、制造规模庞大等方面,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二,今年参展企业遍布全球技术生态,这充分反映了全球供应链的高度相互依存。”
除此之外,黄仁勋还对小米汽车、蔚来、小鹏等中国车企给予极高评价,称中国电动汽车是全球惊喜,小米等企业正在重塑全球竞争格局。对于华为,黄仁勋则表示在芯片、网络解决方案、光子技术等方面,华为取得了重大突破,是值得学习的对象。
对于黄仁勋的此次中国行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迹象,很多人认为是黄仁勋的情商高。其实,并不仅仅只是因为如此。如果寻找黄仁勋此次中国行的表现的内在原因的话,中国庞大且有韧性的AI市场,或许才是让他流露出如此多的溢美之辞的关键所在。
中国的AI市场,异常庞大
7月2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5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2025年上半年,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实现了从技术到应用的全方位进步,产品数量迅猛增长,应用场景持续扩大。
对于中国庞大的AI市场,黄仁勋同样有着自己的判断。根据黄仁勋在今年5月份的一次采访显示,他预计到2026年,中国AI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美元。未来几年,中国仍是英伟达的巨大机会。或许,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判断,黄仁勋始终都把中国市场看成是英伟达的主攻方向。此次,黄仁勋再度来到中国,恰恰向我们印证了这一点。
中国的AI市场之所以会如此庞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的AI具有广泛的用户基础和庞大的应用场景。从用户基础上来看,我们可以从deepseek的火爆上,看出一丝端倪。DeepSeek上线不足20天全球日活跃用户就突破3000万,登顶全球140个国家及地区的应用市场,成为全球用户增速最快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这一现象,恰恰说明了中国AI市场较为广泛的用户基础才是真正导致中国AI市场可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除了广泛的用户基础之外,中国AI市场丰富而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同样让AI打开了新想象。从C端来看,截至6月,用户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回答问题的比例最高,达80.9%。从B端来看,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国产人工智能产品不仅在千亿级参数规模、多模态能力等方面实现突破,并与办公协同、教育普惠、工业设计、内容创作等场景深度融合,构建了覆盖多个领域的智能应用生态。
当我们从这样一个角度再来看待黄仁勋缘何会对中国市场如此看好的时候,便不会有任何的惊讶。可以说,黄仁勋所带领的英伟达只有与中国市场进行深度融合,并且真正参与到中国AI产业的新一轮变革当中,英伟达才能真正把握住新一轮的AI红利。
中国的AI市场,充满韧性
如果说,中国AI市场庞大的市场规模,让黄仁勋看到了其中的商机的话,那么,中国AI市场所表现出来的“软件”和“硬件”两者兼济的特质,则让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忽视它。除了黄仁勋之外,扎克伯格的Meta的超级AI团队同样也于近日被曝光。
今年7月1日,Meta CEO马克・扎克伯格宣布对公司人工智能部门进行重组,成立超级智能实验室,该实验室将专注于开发能够比肩甚至超越人类能力的“超级智能”人工智能系统。根据硅谷VC大佬Deedy最新爆料,他从Meta一名匿名员工那里获得的一份“超级智能实验室”的详细员工名单,目前该实验室的44名员工当中,从区域来源看,有50%来自中国;75% 第一代移民;从学历看,75%拥有博士学位。这些成员的年薪预计在1000万至1亿美元之间。
从该名单列出的44名员工的国家来源看,有21人被标记为中国人,还有5名保留着中国姓氏的美国人,疑似为美籍华人。
扎克伯格的超级智能实验室,仅仅只是一个代表。OpenAI,同样也有中国人的身影。OpenAI发布能力最强大模型GPT-4o后,GPT-4o关键团队成员被扒出。17位团队成员中,有6人是华人,本科分别来自清华、北大、上交、中科大等。
根据《全球AI人才追踪报告》显示,2022年,在美国的机构中,来自美国和中国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基于本科学位)占顶尖人工智能人才(前20%)的75%。
中国市场除了庞大的人才储备之外,另外一个“软件”,则是遍地开花的大模型应用。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3月,共有346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完成备案。阿里的通义千问、腾讯的元宝大模型、百度的文心一言大模型等诸多的大模型,正在不断地充实着中国市场上的“软性实力”。
除了“软件”开始表现出来强大的优势之外,中国的AI市场,在“硬件”同样也表现出来了非常强劲的一面。2025年5月,黄仁勋曾表示,四年前,英伟达在中国的市场份额高达95%,如今只有50%。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中国的自主芯片,正在崛起。
根据IDC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本土AI芯片品牌渗透率约30%,出货量达到82万张,相较上年同期15%的国产品牌渗透率,呈明显提升趋势。以华为海思、寒武纪、昆仑芯等芯片公司为代表的AI“硬件”供应商们,正在不断地充实与完善着中国AI市场上的“硬实力”。另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中国的AI芯片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1425.37亿元,激增至2029年的1.34万亿元,2025年至2029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3.7%。
源源不断的AI人才、持续推出的AI大模型为中国的AI市场提供了“软实力”,不断地涌现的AI芯片厂商,则为中国的AI市场持续提供着强大的“硬支撑”。当中国的AI市场兼顾了“软实力”和“硬实力”,那么,中国的AI市场,无疑是一个充满了韧性的市场。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看到了黄仁勋对于中国市场如此地重视。7月15日,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中国访问时宣布,对华特供版H20芯片将恢复供应。同时,另一家AI芯片巨头AMD也表示,有望恢复对华销售。这,恰恰说明了中国的AI市场,正在表现出来的强大的韧性,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玩家们的关注。
结语
正如黄仁勋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那样,中国在AI模型、工程人才与产业应用上全球领先。或许,这才是他对于中国的AI市场会如此看好的关键原因。有了庞大且丰富的市场,有了“软硬兼顾”的配套设施,中国的AI市场在全球领先,便不再是一种意外。黄仁勋做了一次正确的选择,相信他不会是最后一个,中国的AI市场还将会吸引更多的玩家加入其中,共赴盛宴。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 华为MatePad Pro 12.2 英寸发布,全面搭载鸿蒙OS 5体验升级
- 洋山姆失控塌房,国民永辉主场接盘
- 售价3999元起!全新HUAWEI MatePad Pro 12.2 英寸让生产力轻松随行
- 全面搭载HarmonyOS 5,华为MatePad Pro 12.2鸿蒙平板像电脑一样强大
- 高端零食神话终结?良品铺子易主,鸣鸣很忙、好想来崛起的背后
- 约300个品牌销售破亿元 京东11.11以实在的低价点燃消费热情
- 2025 AI主战场,连锁门店“变形记”
- Redmi 十周年诚意之作,K70 系列全面进化,1999 元起
- 着重提升产品质量!小熊电器构筑“品质”护城河
- 档位学霸 荣耀100系列名副其实满分诚意之作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