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Max闫俊杰:AGI不是梦,但普惠AI先过这三关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主论坛上,MiniMax创始人兼CEO闫俊杰描绘了一幅令人振奋的AI发展蓝图。他认为通用人工智能(AGI)终将实现并服务大众,但在此之前,行业必须跨越三个关键门槛:模型差异化竞争、成本优化与生态协同。
一、差异化竞争:从单一模型到Multi-Agent生态
闫俊杰指出,未来AI将呈现"多家争鸣"的格局。这种竞争不仅体现在技术路线的多样性上,更表现为Multi-Agent(多智能体)架构的兴起。MiniMax近期发布的M1混合架构推理模型和Hailuo 02视频生成工具,正是这种技术差异化的实践案例。开源模型的崛起正在打破闭源垄断,如M1性能超越DeepSeek-R1的实例表明,技术优势的窗口期正在缩短。企业需要建立独特的技术护城河,这既包括架构创新,也涉及特定场景的深度优化。
二、成本优化:算力需求与经济效益的平衡术
"Token会越来越便宜,但Token量会显著增长"——闫俊杰的观察揭示了AI商业化的核心矛盾。虽然单次推理成本持续下降(预计未来两年再降一个数量级),但总量扩张仍将推高算力需求。这种"吉芬商品效应"要求企业必须建立精细的成本管控体系。MiniMax获得近3亿美元融资、估值超40亿美元的背后,反映出资本市场对规模化运营能力的看重。上海国资等机构的入局,更凸显基础设施投入已成为国家战略层面的竞争要素。
三、生态协同:开源与闭源的共生之道
行业正面临技术民主化与商业回报的微妙平衡。开源模型逼近闭源性能的趋势,迫使企业重新思考技术壁垒的构建方式。闫俊杰强调"AI会变得更普惠",这需要建立新型产业协作网络。MiniMax既推出开源模型保持技术影响力,又通过视频生成工具等商业化产品验证价值,这种"双轨制"或将成为行业标配。值得注意的是,国资平台的参与预示着AI基础设施可能走向"国家主导+市场运作"的混合模式。
站在AGI的门槛前,闫俊杰的论断既展现技术乐观主义,也暗含现实考量。实现普惠AI不仅需要突破技术天花板,更要构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当行业跨过差异化竞争、成本优化和生态协同这三道关卡时,我们或许才能真正迎来"智能如水电气"的时代。而当下估值飙升的热潮,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实际场景的价值创造能力上来。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