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网·芯片5月28日 在智能手机行业,基带芯片堪称决定通信体验的 “命门”。历经七年研发、豪掷数十亿美元,苹果首款自研基带芯片 C1 于今年年初随 iPhone 16e 亮相,承载着苹果摆脱高通依赖、重塑通信格局的宏大愿景。然而,现实却给满怀期待的苹果泼了盆冷水,最新研究无情揭露 C1 性能孱弱的真相,让这场 “自立门户” 的征程开局便荆棘丛生。
蜂窝网络实测:C1 全方位落败高通芯片
由高通委托 Cellular Insights Inc. 开展的智能手机评估研究,将 C1 的性能短板暴露无遗。在纽约市 T-Mobile 的 5G 网络环境下,iPhone 16e 的表现令人大跌眼镜。与两款价格相近、搭载高通芯片的安卓手机相比,iPhone 16e 的下载速度最多慢 35%,上传速度更是悬殊,最高差距可达 91%。尤其在网络繁忙时段,或是手机远离信号塔时,这种性能落差愈发显著,凸显 C1 在复杂通信场景下的力不从心。
蜂窝网络的核心价值,在于为城市密集区域用户提供稳定、高速的通信服务。而 C1 在本该大显身手的场景中却严重掉队,无疑让苹果的技术实力饱受质疑。毕竟,在 5G 时代,用户对网络速度与稳定性的要求水涨船高,C1 这般表现,显然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技术规格剖析:先天不足限制性能发挥
深入剖析 C1 的技术规格,便能洞悉其性能欠佳的根源。C1 仅支持四载波聚合的低频 6-GHz 网络,峰值速度约为 4Gbps;反观高通同期的 X75 芯片,不仅支持五载波聚合低频 6-GHz 网络,更配备十个毫米波载波,理论速度飙升至 7-10Gbps,高下立判。并且,C1 在全球范围内都不支持 5G 毫米波技术,这一硬伤在美国市场影响尤为严重,导致 iPhone 16e 在商场、机场等人流密集场所,极易因网络拥堵陷入 “卡顿困境”,进一步放大性能劣势。
调制解调器作为手机与基站通信的桥梁,其技术规格直接关乎数据传输效率。C1 在载波聚合、频段支持等关键指标上的落后,恰似为 iPhone 16e 的网络性能套上了沉重枷锁,使其在与高通芯片的正面交锋中,毫无还手之力。
散热与功耗:理想与现实的巨大鸿沟
苹果 CEO 库克曾信誓旦旦宣称,C1 是 “iPhone 有史以来最节能的调制解调器”。然而,测试中 iPhone 16e 短短两分钟间隔内,便出现 “明显发热”,紧接着屏幕急剧调光变暗,与库克的承诺背道而驰。散热与功耗问题,犹如悬在 C1 头顶的 “达摩克利斯之剑”,不仅影响用户当下使用体验,持续高温还可能加速芯片老化,折损设备使用寿命,为 iPhone 16e 的长期可靠性蒙上阴影。
在追求轻薄机身的当下,手机内部散热空间本就捉襟见肘。C1 无法有效控制发热与功耗,无疑是在本就紧张的空间里 “火上浇油”,暴露出苹果在芯片散热设计、功耗管理等底层技术上的不足,亟待后续改进。
前路漫漫:苹果何时能追上高通脚步?
根据苹果规划,明年推出的 C2 基带将补齐毫米波短板,并有望在全系 iPhone 上搭载;C3 基带更是剑指超越高通,承载着苹果夺回通信主导权的厚望。但高通委托的这份研究,无疑给苹果敲响警钟:基带技术的追赶之路,远比想象中艰难。
从 2018 年收购英特尔基带团队,苹果在基带自研领域已深耕多年,却仍与高通存在明显差距。后续 C2、C3 能否实现跨越式突破,打破性能瓶颈,尚待时间检验。毕竟,基带芯片研发是一项极为复杂、精密的系统工程,涉及通信、半导体、材料等多领域前沿技术,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个环节的短板,都可能让苹果的 “超车梦” 化为泡影 。
- 苹果自研基带首秀折戟:C1性能短板凸显,追赶之路荆棘密布
- 央视新闻报道,透露5纳米工艺麒麟X90芯片量产
- 玄戒O1发布前小米手机芯片供应情况:联发科与高通“唱主角”,紫光展锐占2%
- 高塔半导体主动退出与阿达尼合作的印度晶圆厂项目
- 台积电加速2纳米量产布局,全球扩产步伐提速
- 黄仁勋将提前亮相Computex 2025,全球科技巨头共赴亚洲科技盛宴
- 英伟达与沙特达成AI算力基建合作:共建中东“AI超级引擎”,剑指全球技术主权
- 拜登严防VS特朗普狂卖:美国数十万颗AI芯片即将涌入中东
- 越南半导体自主化里程碑:CT Semiconductor自有技术后端工厂动工,剑指2027年亿级产能
- Imagination宣布推出E-Series GPU:开启Edge AI与图形处理新时代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