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谈战略预备队:不要怕嘲笑我们是疯子!

任正非8月31日在战略预备队学员和新员工座谈会上的讲话刷屏。不少人在后台留言,华为的战略预备队是什么含义?怎么理解职员类、专家类、管理类这三个岗位分类?

战略预备队是华为的“能力交付平台”,通过战略预备队的建设,华为明确了三个目标:一是让参加“上甘岭战役”或“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战士,通过在战略预备队重新赋能,转化成为将军或航空母舰舰长;二是通过在关键环节建立人才的循环流动机制,以实现后方与前方、不同模块之间的人才流动,避免因地方主义而人才板结;三是外部高端管理者进来后,先不安排岗位,到战略预备队参加作战,在战斗中实现团队和文化融入,提高人才的存活率。

华为的管理职位,简单分为主官和主管。一线称为主官,后台职能类称为主管。官,顾名思义,责任是指挥作战,而不是“管”。华为重在主官的定义和培养。

主官能否打胜战,关键又看两个“轮子”作用的发挥,一个轮子是职员队伍,另一个轮子是专家队伍。主官盯战略目标,重点做好决策,承担责任;职员类是确定性工作的执行队伍,奠定稳定运行的基础;专家系统是对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工作的主战队伍与参谋系统。

管理者和专家这两个职类需要参加循环流动,形成“之”字型的成长路径,在流动中进行晋升和淘汰。所以,任正非说,主官和主管每年要强制性末位淘汰10%。在华为,末位淘汰在职员类不再做强制要求。

华为定义了专家及管理者三层流动循环:第一层是“金字塔”底部的认知型流动;第二类是中部的赋能型流动;第三类是高层的领导力流动。有横向流动,也有纵向流动,横向流动是跨领域,这类人员将来可能当领袖;纵向流动是在技术上不断夯实。比如,专家流动性强,多数是纵向流动,少数跨领域的横向流动。

对职员进行分类管理,“一国一制、一门一类”,根据岗位权重大小来确定,针对不同人群特点持续简化管理。原则上不跨地区流动、不跨业务流动,建立相对稳定的专业人才基地,并以此培育工匠文化和工匠精神。

华为的“铁三角”无处不在!

【参考阅读】

任正非在战略预备队述职会上的讲话

2017年7月11日

一、建立战略预备队的目的是什么?

1、为主航道培养有战略洞察、战役管控能力、战斗意志和自我牺牲精神的职员、专家、主官。

通过战略预备队的赋能训战,实现员工的能力转换,以及战略目标建构能力的提升,为公司大结构转型培养各级专家、职员、主官。我们认为,目前华为公司的能力积累是叠加上去的,没有系统性改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我们希望通过内部组织结构合理化,通过战略预备队、华大的赋能,完成公司大结构性转型,充分激活每个人的能量,让公司能活下来,还能长久地活下去。我们下定决心聚焦主航道,加大对未来的战略投资,在公司人员数量增长不多的情况下,产值、利润增加。所以,将来对战略预备队、华大等部门的考核,首先看华为公司人均贡献、投资收益率是否有提升,从这两个指标来看价值。

大家要去认真理解上海战略务虚会的会议精神,我们的目标是世界领先。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将军”、“将领”、优秀的职员、专家,战略预备队要坚持自己的定位,作战管理的核心是建立有效的能力转换模型,实现对未来领导者的识别和塑造。所以,我们要聚焦在人的能力培养,不能总抓一些“雕虫小技”的细节去误导员工的发展方向。不只是学员要转身,高层管理人员也要转身。

2、当出现爆炸性机会点时,我们要在行政组织上快速调整,战略预备队快速培养人才,争夺战略机会窗。

如果出现战略机会窗,战略预备队“铁三角”就要快速补进去。比如,部分平安城市业务可能会有爆发性增长,我们有落地服务的优势,要继续把这个优势发挥好:第一,尽快在国内各对口代表处建立行政组织,可以作为一个单列的系统部,业务隶属企业BG,行政隶属代表处;第二,在成熟的运营商业务中挑选一批优秀员工去组成这个系统部,加大战略预备队的入队和作用,只要考核达到标准,不特别要求经验,就可以进入预备队。

如果有些地区因战乱、自然灾害……涉及业务大规模收缩,则采取人员快速撤出机制。我们可以明确一个原则:优秀的中方员工回国优先进入战略预备队,特别优秀并且实际他国业务特别需要的外籍员工,才考虑跨国流动。

3、挑选高潜质人员入队,从散兵训练走向铁三角实战训练。

未来的训战模式应从散兵训练逐渐转变为铁三角组成训战。“铁三角”是一个代名词,不强调标准化;成员也不仅限于技术人员,还包括财务、供应链……。对特别优秀的铁三角,可以针对特定项目,先在预备队模拟作战,空投到同一个项目去参加实战。当然,他们不是主战部队,而是参战部队,与区域人员形成混编团队,以区域为中心。实战结束后,战略预备队给这些学员做出鉴定。对于特别优秀的学员,可以写推荐信到相应岗位,但是具体是否胜任,需要以贡献结果进行评估。当然,我提出的是一个方向,目前可能还做不到,但要不断去牵引。如果总是将散兵空投到各个地区,容易被当地传统经验作业同化。

另外,目前战略预备队承载了大量研发输送一线的转型工作,这批学员参加完训战就上岗。根据他们的自愿,多数“洗完澡”后,可以回到研发。原派出单位的主管,要保持与派出人员沟通,有些不适应转型训练的人,快速把他捞回来。对于已经参加一定时期赋能并且有一线成功实践的人,可以分流成三部分,一部分回到研发去当“将军”,一部分到GTS,一部分到营销。对于分流到GTS的人员,做几年后还可以再回流。

二、战略预备队总队建立平台,分队建立管理机制。

1、战略预备队总队是一个平台,不能变成部门化运作。

如果平台需要AT,可以管理自己团队和老师,而不是管理学员。建立平台鉴定模型,抓住试点,深入科学的指导分队评价学员。战略预备队没有学员升级的批准权,因为任何人的职级提升都是以贡献为标准。学习成绩好,不代表能升官,一定要上战场去作战。战略预备队对他的学习成绩做出鉴定和推荐给业务部门,让他有机会在实战去做出贡献后,才能升职加薪。

2、学员的管理和使用权在分队,健全分队的组织结构。

战略预备队要建立起品牌,大家都认为去了是有前途的。我们的学员,并不要求以打赢多少战役来证明,在训战过程中能力提升,就达到我们的目的。扔到战场上,几年后他成长起来了,追根寻源,看看出自哪个分队。这也是将来考察、评价每个分队的方法。

当然,我们不会强调一个绝对性指标,要确认相对性指标。各个分队做得好与不好,我都不会评价,因为都在往前走。跑得快一些,多捞一些,是英雄;跑得慢一些的,我也不会认为是“狗熊”。只要创造的贡献大于成本,我都认同。

三、简化入队流程,加强出队及队员鉴定管理,建立末位淘汰机制。

1、简化入队流程。

对于推荐的学员,流程需要简化。推荐到战略预备队的学员,要求必须是各部门、各层级前25%的优秀人员,基层直接主管在评议中认为他优秀,经过公示基本可以快速入队,不需要再设面试环节。学员入队前可以安排专业沟通或专业辅导,只是为分配队列时提供参考,而不是否决他的入队资格。我们不能用专业面试来设关卡,正因为他不懂这个专业,才需要给他赋能。当然,对于自荐的员工可以在通过必须排在前25%的筛选后安排面试,面试有决定权,所在部门核实后才能入队。

战略预备队应选高潜质人员参加。本部门也应针对自己的高潜质岗位,有意识的定向培养人,因为培训成本很高。这些人也许代表处要求回到原部门去的,就不用把工资关系转出来。对于推荐入队的人员名单,推荐单位要先内部公示和背书,被提名者要获得荣誉感。对于落后员工,各个部门应采取的做法是直接辞退,而不是送到战略预备队来占用资源。在战略预备队淘汰,主官与HR要承担一部分培训成本。

2、建立两种鉴定模式,即学员自我鉴定和组织鉴定。

第一,学员自我鉴定要公示。有人说他只会干活、不善于记录,我充分理解,可以去做职员,何必来作战部队呢?战略预备队培养的是将军,善于总结、学会管理,才能做将军。如果他不想做将军,不要勉强,认真干活,当劳动模范也很光荣。

第二,组织鉴定要互动。组织鉴定是简洁、如实记录学员的历程,而不是要做出他的人生鉴定。即使他今天没能发挥作用,也许“霜叶红于二月花”,后期会发挥出作用。目前的组织鉴定可能不够科学化,不适合全公开,那就加强与学员的互相交流,听听他们的意见,也可以再修正,写鉴定的目的是促进他们更好成长。

3、训战要建立末位淘汰机制。

在战略预备队的培训中,应像西点军校一样,有末位淘汰。不是每个班末位淘汰,而是整体拉通来看末位淘汰。公示淘汰名单,发函通报推荐单位。推荐单位要负连带责任,如果他推荐的几个学员都被末位淘汰,代表、HR怎么办。因此,派出单位要经常保持与学员的沟通。

这里的“末位淘汰”,不是贯彻能力末位淘汰制,而是精神末位淘汰。队员入队后,不认真学习,学习态度不端正,就要被淘汰。能力鉴定是学员出队时的鉴定环节。因为同一队列也许有“师长”、“旅长”、“连长”、“排长”,因此,不能凭能力淘汰人。但是退队或转岗不算末位淘汰,比如有些学员确实努力学习,但仍跟不上预备队的学习节奏,建议出队上战场当兵去,可以不给鉴定。

学员不准牢骚怪话,要聚焦正能量。学员不是自由人,应受一定的纪律管束。

四、战略预备队以培养“将军”为目标,内生成长和外部引入相结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战略预备队的目的是快速培养出一批“将军”,内生成长为主,外部引入为辅。一方面把我们的员工训战成“将军”,另一方面将外面的“将军”引入我们公司当将军,两者相结合。依靠我们自己的“万里长征”培训过程成长起来,固然很好,但目前我们还存在一些短板,完全自给自足,估计还不足够。要欢迎一切优秀的人与我们结合在一起,欢迎一切优秀的模块和公司与我们捆绑在一起,我们要形成一种组合优势。

我们一定要这种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做世界领先。战略预备队可以经常开展一些活动,唱唱歌、搞搞联欢,开阔心胸。你们是否看过一部电视剧《高地》,两位最亲密的战友在军队里面斗了一辈子,退休了还在争。我们就要形成这种争先恐后的风气,一种活跃风气,一种精神投入风气,不要怕社会嘲笑我们是疯子。

今天我还是很高兴,看到大家都在认真做这件事,短时间内也不容易看出成绩,哪能立竿见影呢?找一个电杆,插上一根火柴,这个火柴灯能煮饭吗?我们要的是照亮世界。你们这次汇报整体挺好,总算走出一步,哪怕存在一些问题,也很好,我们对标后重新定位。虽然我们不知道华为公司最科学化的结构是什么,摸着石头过河,只要一步步往前走,相信公司一天会比一天好,一代更比一代强。(来源:猎云网)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0-09-05
任正非谈战略预备队:不要怕嘲笑我们是疯子!
华为的战略预备队是什么含义?怎么理解职员类、专家类、管理类这三个岗位分类?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