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语音评论功能低调内测 用户暂时无法自主开通

小红书语音评论功能低调内测 用户暂时无法自主开通

近日,小红书悄然上线语音评论功能,引发社交媒体广泛讨论。多位网友反馈在评论区发现语音发送按钮,但该功能目前仍处于小范围测试阶段,尚未向全体用户开放。

一、功能测试引发用户两极反应

根据用户实测,语音评论功能允许录制最长30秒的音频,界面显示"说点什么"的提示语。支持功能的部分用户尝试后发现,语音消息以声波形式呈现,接收方可点击播放。这一创新交互模式迅速引发热议:支持者认为语音能提升表达效率,尤其适合美妆教程、美食测评等需要语气辅助的内容;反对者则担忧可能引发语音骚扰、方言沟通障碍等问题,更有网友调侃"预见了未来评论区语音吵架的名场面"。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测试存在明显局限性。多数用户即便更新至最新版App(v7.94及以上)仍未见该功能入口。小红书官方回应称,此次属于"阶段性灰度测试",暂未制定全量上线时间表。

二、语音社交并非首次尝试

回溯平台发展史,这已是小红书第三次探索语音交互。2020年推出的"声洞"主打语音聊天室,2022年测试的"语音现场"聚焦话题讨论,但两项功能均未成为常驻服务。此次选择评论区作为语音载体,显示出更轻量化的产品思路——既保留社交属性,又避免单独功能入口的运营压力。

行业横向对比显示,抖音曾在2021年测试语音评论,大众点评2022年短暂上线类似功能,但均快速下架。这些前例揭示出语音UGC的共性难题:内容审核成本较文字提升3-5倍(据某平台内部数据),且存在隐私泄露风险。

三、技术落地面临三重挑战

1. 审核机制:语音识别转文本准确率约85%(含方言场景),需配合人工复核。某AI公司技术总监指出,30秒音频的审核耗时是文字的2.3倍。

2. 用户体验:在碎片化阅读场景中,语音的不可速览特性可能造成交互障碍。用户调研显示,62%受访者更倾向文字+图片的浏览方式(DataStory2023数据)。

3. 商业价值:语音功能能否提升用户停留时长尚待验证。参考Twitter已关闭的语音推文功能,其日均使用率不足0.7%。

四、行业观察与未来展望

资深产品经理李明(化名)分析,小红书此举可能意在增强社区互动黏性,尤其针对Z世代用户偏好。但需平衡创新与风险,建议分阶段推进:首期可限制使用场景(如仅限互关好友),二期引入声纹识别等技术管控。

截至发稿,小红书尚未公布具体功能规划。该测试是否会像前两次尝试那样无疾而终,还是成为重塑社交体验的突破口,仍需观察后续用户反馈与技术突破。可以确定的是,在图文内容增长见顶的当下,语音正成为内容平台争夺用户注意力的新战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5-07-22
小红书语音评论功能低调内测 用户暂时无法自主开通
小红书语音评论功能低调内测 用户暂时无法自主开通 近日,小红书悄然上线语音评论功能,引发社交媒体广泛讨论。多位网友反馈在评论区...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