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上市四年交付难产 贾跃亭"护股东权益"承诺再遭质疑
在纳斯达克上市四周年之际,Faraday Future(FFAI)高调发布战略承诺,将股东权益保护与产品交付列为核心议题。然而,这家由贾跃亭创办的造车新势力,其"股东优先"的承诺正面临市场对其交付能力与诚信度的双重拷问。
交付困境:战略蓝图与落地现实的鸿沟
FFAI此次重申"四轻四快五聚焦五赋能"战略,并强调双品牌战略下的FX车型交付加速。但数据显示,自2021年借壳上市至今,FF 91车型累计交付量不足20辆,与招股书中"首年交付2400辆"的承诺相去甚远。这种"PPT造车"与实体交付间的巨大落差,使得其新承诺的可信度遭受质疑。
行业分析师指出,FF面临三重困境:一是中美双线作战导致的资源分散,其宣称的"产业桥梁"定位尚未形成实质性协同效应;二是资金使用效率存疑,过去四年累计亏损超10亿美元,但研发投入占比持续低于行业均值;三是供应链管理短板,核心零部件仍依赖临时采购,与头部车企的垂直整合能力形成鲜明对比。
股东权益:法律行动与治理缺陷的悖论
FFAI高调宣布赢得"非法做空阻击战",并对新指控对象发起法律行动。但SEC filings显示,该公司至今未披露具体做空证据链,其指控被部分机构视为转移视线的危机公关手段。更值得关注的是,FF内部治理问题频发:2022年独立董事特别调查组曾曝光公司存在"虚假披露订单量"行为,而贾跃亭通过合伙人架构仍掌握逾60%投票权,形成"一言堂"治理模式。
"真正的股东权益保护应建立在透明经营基础上。"纽约大学公司治理专家David Larcker指出,"当企业持续无法兑现基本面承诺时,法律行动反而可能成为掩盖经营问题的烟雾弹。"
市场信心:资本叙事与商业逻辑的断裂
FFAI强调通过"经营基本面与资本基本面双重突破"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但资本市场用脚投票:其股价较发行价下跌98%,做空比例长期维持在流通股的30%以上。摩根士丹利最新研报认为,FF面临"特斯拉效应"消退后的融资困境——当市场对电动车故事的热情减退,资本更关注单位经济效应,而这恰是FF的致命伤:其单车生产成本据估算仍高达25万美元,远超行业标杆。
监管与行业视角:创新保护还是风险累积?
FF呼吁监管机构警惕"做空阴谋"的声明引发争议。SEC前官员Laura Unger表示:"监管的职责是确保信息对称,而非为企业背书。真正需要审视的是FF是否持续履行上市时的业绩承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家则指出,中美两地监管差异可能被利用为"合规套利",FF在中美均未实现规模量产的情况下面临双重监管风险。
结语:承诺与兑现的时间赛跑
四年时间足以让特斯拉从产能地狱走向全球扩张,而FF仍在交付泥潭中挣扎。贾跃亭此次的股东权益承诺,需要至少三个维度的实质支撑:一是FX车型必须打破"FF 91式"的交付魔咒;二是治理结构需引入真正制衡机制;三是资本故事必须切换为可验证的运营指标。否则,再华丽的战略宣言,也终将在残酷的市场检验中褪色。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SEC filings、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及公开财报,观点综合多方机构分析,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