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入局AI眼镜混战 首款自研产品本周亮相

阿里入局AI眼镜混战 首款自研产品本周亮相

随着AI技术向终端硬件加速渗透,智能眼镜赛道正迎来前所未有的竞争热潮。继华为、百度、小米等科技巨头相继布局后,阿里巴巴被曝将于本周发布首款自研AI眼镜产品,正式加入这场"百镜大战"。

据业内消息透露,阿里此次将推出两个版本:基础版AI智能眼镜和进阶版AI+AR智能眼镜。从产品规划来看,支持显示功能的AR版本被赋予更高优先级,这与360周鸿祎"眼镜必须带显示"的观点不谋而合。硬件配置方面,该产品采用高通骁龙AR1与恒玄BES2800双芯片架构,性能参数或将超越Meta与雷朋合作的标杆产品。

值得关注的是,阿里正充分发挥其生态优势进行深度整合。消息显示,高德地图、支付宝、淘宝等核心业务的技术团队已参与产品开发,这意味着眼镜可能实现导航指引、移动支付、商品识别等场景化功能。在AI能力构建上,通义千问大模型将作为基础支撑,夸克则负责垂直领域的模型训练,形成"通用+专业"的双层架构。

从行业视角观察,阿里入局标志着智能眼镜竞争进入新阶段。2023年以来,国内已有百度、Rokid等厂商发布概念产品,小米更以1999元的亲民价格搅动市场。但整体而言,当前产品同质化严重,普遍集中在语音交互、实时翻译等基础功能,尚未出现现象级爆款。IDC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市场出货量预计达275万台,这片蓝海正吸引字节跳动、360等更多玩家入场。

市场升温背后是技术迭代与需求觉醒的双重驱动。一方面,芯片能效提升和AI模型轻量化使眼镜类设备具备更强的边缘计算能力;另一方面,消费者对"无感交互"的诉求日益强烈。据雷鸟创新统计,其产品首购用户占比达81%,月活用户同比增长314%,反映出市场接受度正在快速提升。

不过行业仍面临多重挑战。首先是技术瓶颈,如何在有限体积内平衡算力与续航,如何解决AR显示的光学难题,都考验着厂商的研发实力。其次是应用生态,目前大多数产品功能单一,缺乏杀手级应用场景。此外,供应链管理也是关键,部分厂商已出现产能不足导致产品跳票的情况。

业内专家认为,2025年可能成为行业重要转折点。随着苹果Vision Pro等产品教育市场,以及本土厂商在性价比、本地化服务上的优势显现,智能眼镜有望复制智能手表的发展路径,从极客玩具蜕变为大众消费品。在这个过程中,像阿里这样具备技术储备、生态协同和渠道优势的巨头入局,或将加速行业洗牌与成熟。

面对即将到来的新品发布,业界期待阿里能带来差异化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在AI与AR的融合创新、生态服务的一体化体验等方面,能否突破现有产品局限,将成为决定其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随着更多玩家加入,这场智能眼镜的"军备竞赛"才刚刚开始,最终胜出者必然是那些能真正解决用户痛点、创造实用价值的厂商。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5-07-24
阿里入局AI眼镜混战 首款自研产品本周亮相
阿里入局AI眼镜混战 首款自研产品本周亮相 随着AI技术向终端硬件加速渗透,智能眼镜赛道正迎来前所未有的竞争热潮。继华为、百度、小米等...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