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闻歌WAIC 2025:技术突破背后的冷思考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正在上海如火如荼地举行,作为连续六届受邀参展的企业,中科闻歌再次成为焦点。其发布的AI-Scientist科研智能体平台和DIOS Infra软硬一体AI基础设施,无疑展示了公司在AI领域的技术实力。然而,在技术突破的光环之下,我们更需要冷静思考这些成果背后的现实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技术突破: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跨越
中科闻歌此次展示的两大核心产品,代表了当前AI领域的重要趋势。AI-Scientist依托中国科学院磐石ScienceOne科学基础大模型,在多个国际权威榜单中表现优异,展现了强大的科研辅助能力。DIOS Infra则聚焦企业级AI部署,覆盖算力调度到决策应用的全流程,已在多个行业实现落地应用。
这些成果的取得,反映了中科闻歌在技术研发上的持续投入。特别是在行业大模型和决策智能框架方面的突破,为解决企业级AI落地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王磊董事长在演讲中提到的"数据-模型-决策应用"全链路系统级能力,正是当前AI产业化的关键所在。
二、现实挑战:产业化道路上的三重障碍
然而,技术突破只是第一步。正如王磊所指出的,企业级AI落地仍面临三大挑战:数据质量、专业性和决策框架问题。这些问题并非中科闻歌独有,而是整个行业面临的普遍困境。
首先,数据"AI可用性"问题。当前企业数据普遍存在质量参差不齐、标注不足、格式不统一等问题,这直接影响了模型的训练效果。虽然DIOS Infra提供了数据操作能力,但如何帮助企业实现数据治理的标准化,仍是一个长期课题。
其次,通用模型的行业适配问题。AI-Scientist在科研领域表现出色,但要将这种能力迁移到其他垂直行业,仍需大量领域知识的注入和专业调优。这需要企业与行业专家深度合作,构建行业专属的知识图谱和评估体系。
最后,实时决策的复杂性。在金融、政务等关键领域,AI系统不仅需要准确性,还需要考虑实时性、可解释性、安全性等多维要求。现有的决策智能框架在这些方面的表现仍有提升空间。
三、未来展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AI生态
面对这些挑战,中科闻歌及其同行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
1. 数据治理标准化:推动建立行业数据标准,开发智能化的数据清洗和标注工具,降低数据准备成本。
2. 行业知识深度融合:与各领域专家合作,构建垂直行业的知识库和评估体系,提升模型的领域专业性。
3. 决策框架优化:加强实时计算、可解释AI、联邦学习等技术的研究,使AI系统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业务场景。
4. 人才培养与生态建设:正如WAIC"人工智能+"战略领军人才论坛所强调的,需要培养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构建开放的AI开发生态。
结语
中科闻歌在WAIC 2025上的表现,展现了中国AI企业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然而,在喝彩之余,我们更需要清醒地认识到:AI产业化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技术突破只是起点,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将这些技术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价值和社会效益。这需要企业、学界和政府多方协作,共同推动AI技术的健康发展和负责任应用。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像中科闻歌这样的企业,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也能保持对产业现实的清醒认知,为中国AI产业的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