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家机器人4S店开业:50余款产品亮相 最贵单品破百万
8月8日,全球首家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Robot Mall正式投入运营。这一创新业态对标汽车4S店模式,整合销售、零配件供应、售后服务及信息反馈全链条服务,标志着机器人产业商业化进程迈入新阶段。
4000平米空间汇聚行业标杆产品
Robot Mall依托机器人大世界现有空间打造,四层展厅总面积达4000平方米。目前已有40余家厂商入驻,涵盖医疗、工业、服务等七大领域的50余款机器人产品。展品阵容包括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天工"、优必选Walker系列、宇树G1等代表当前国内人形机器人最高技术水平的旗舰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多款人形机器人定价突破百万元门槛。优必选Walker S基础版标价104.2万元(补贴后97.2万元),而搭配无人配送车的Walker S1套装售价更达197.2万元(补贴后价格)。高定价背后反映出现阶段行业发展的现实瓶颈——规模化量产能力不足导致成本居高不下。
全产业链服务破解商业化难题
与传统电子产品销售不同,Robot Mall采用"前店后厂"运营模式。除产品展示外,4S店还提供三大核心服务:
1. 零部件快速响应平台:整合国内外供应链资源,解决维修配件供应难题
2. 敏捷制造支持:连接北京亦庄人形机器人敏捷制造平台,提供定制化生产服务
3. 技术培训体系:针对企业用户开展操作维护专业培训
北京市经开区相关负责人透露,区域内已布局人形机器人中试工厂,计划通过优化设计打样、规模制造的工业化流程,将整机成本降低30%以上。这一产业链配套措施有望在2025年前实现部分机型价格下探至50万元区间。
行业迎来关键转折点
2024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数据,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将突破1300亿美元。Robot Mall的诞生不仅填补了高端机器人专业销售渠道的空白,其创新性的"四位一体"模式更可能重塑行业服务体系。
产业观察人士指出,当前人形机器人主要采购方仍集中在科研机构与头部企业,真正打开消费级市场还需突破三大障碍:成本控制、场景适配性和政策法规配套。随着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临近,这家4S店将作为中国机器人产业服务创新的示范案例接受全球检阅。
从长远看,机器人4S店能否复制汽车4S店的成功,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一是能否形成稳定的售后服务体系,二是上游产业链降本速度。行业专家预测,若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提升至80%以上,主流人形机器人价格有望在2028年进入20万元级消费区间。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