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公司Tensor称将推"脱眼"自动驾驶车 业内质疑可行性

硅谷初创公司Tensor近日宣布将推出全球首款"脱眼"级别自动驾驶汽车,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在业内引发广泛讨论。这款计划于2026年交付的车型承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体验,但其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的可行性正面临专业人士的质疑。

技术配置方面,Tensor确实展现出令人瞩目的硬件实力。该车搭载37个高精度摄像头(部分达1700万像素)、5个定制激光雷达和11个毫米波雷达,传感器总数创行业新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多模态感知系统:车底摄像头可识别障碍物,水位传感器能预警积水路段,前保险杠显示屏还能与行人互动。这种全方位感知架构理论上可以应对复杂道路环境,但专家指出,单纯堆砌硬件并不能保证系统可靠性。

软件架构上,Tensor采用基于transformer的"Tensor Foundation Model"为核心,配合多款自研工具。这种非端到端的混合方案试图在AI学习与传统规则间取得平衡。公司前身AutoX在中国运营Robotaxi的经验为其算法积累了一定道路数据,但转型个人用车意味着需要应对更复杂的场景。自动驾驶专家李明认为:"从限定区域运营到开放道路使用,系统复杂度呈指数级增长,现有技术能否跨越这个鸿沟仍需验证。"

商业模式的选择尤为引人关注。与Waymo等专注Robotaxi的企业不同,Tensor直接瞄准消费级市场。这种策略避开了共享出行领域的激烈竞争,但也面临更大挑战:个人用车需要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气候的道路条件,维护成本更高。波士顿咨询集团分析师Sarah Chen指出:"消费者对自动驾驶的容错率远低于出租车乘客,任何事故都可能引发品牌危机。"

安全与隐私设计成为Tensor的重要卖点。该车配备三套制动冗余系统,承诺在自动驾驶模式下完全断开云端连接,数据仅存储于本地。这种"断网"设计虽然保护了隐私,却可能影响系统持续学习能力。麻省理工学院研究显示,现有自动驾驶系统需要持续的路测数据来优化算法,完全离线的方案可能制约技术迭代速度。

行业观察人士对Tensor的激进时间表普遍持保留态度。计划2026年实现"脱眼"自动驾驶,意味着要在三年内解决包括极端天气应对、人机交接可靠性等业界公认的难题。丰田研究院前CTO詹姆斯·库夫纳表示:"从L2到L4的跨越不是线性发展,而是需要突破性创新,目前还没有看到这样的技术拐点出现。"

市场环境也为Tensor的雄心增添了变数。当前全球自动驾驶行业正处于调整期,多家企业推迟了商业化时间表。特斯拉FSD系统经过多年迭代仍停留在L2级别,Cruise等头部公司近期也收缩了运营规模。在这种背景下,一家初创公司要率先突破技术瓶颈,其难度可想而知。

不过,Tensor的尝试仍具有积极意义。其全线控架构、多冗余设计为行业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隐私保护理念也可能推动相关标准建立。正如斯坦福大学自动驾驶项目负责人所说:"任何推动技术边界的行为都值得关注,关键是要在创新与安全间找到平衡点。"

随着2026年时间节点的临近,Tensor能否兑现承诺,将成为检验自动驾驶技术成熟度的重要标尺。无论成功与否,这个案例都将为行业发展提供宝贵经验。目前来看,审慎乐观可能是对待这一雄心计划最恰当的态度。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5-08-14
硅谷公司Tensor称将推"脱眼"自动驾驶车 业内质疑可行性
硅谷初创公司Tensor近日宣布将推出全球首款"脱眼"级别自动驾驶汽车,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在业内引发广泛讨论。这款计划于2026年交付的车型承...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