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ymo前掌门人公开质疑特斯拉Robotaxi技术 马斯克火速回怼

Waymo前掌门人公开质疑特斯拉Robotaxi技术 马斯克火速回怼

自动驾驶领域的路线之争再起波澜。近日,谷歌旗下Waymo前首席执行官约翰・克拉夫奇克公开质疑特斯拉即将推出的Robotaxi服务,引发行业广泛关注。这场隔空交锋不仅折射出两大科技巨头在自动驾驶技术路径上的根本分歧,更凸显了行业对"真正无人驾驶"标准定义的深层争议。

技术路线之争:视觉派VS多传感器派

克拉夫奇克的质疑直指特斯拉Robotaxi的核心争议点:"如果车内有员工,那显然不是Robotaxi。"这番言论将矛头对准了特斯拉目前仍需配备安全员的运营模式。作为对比,Waymo在凤凰城等地运营的完全无人驾驶车队已取得商业进展,其采用的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多传感器融合方案,与特斯拉坚持的纯视觉路线形成鲜明对比。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迅速作出回应,预言批评者将经历"从否认到承认"的态度转变。这种自信源于特斯拉独特的演进路径:通过数百万辆量产车收集真实道路数据,持续优化基于深度学习的视觉算法。支持者认为,这种模式更接近人类驾驶本质,且具备规模成本优势。

商业化进程的差异化竞赛

目前双方商业化进程呈现明显差异。Waymo虽技术成熟度高,但受限于昂贵的传感器成本和地域限制,商业化规模有限。反观特斯拉,其采用渐进式路线:从L2+辅助驾驶逐步升级至L4自动驾驶,并计划于2025年6月在奥斯汀启动Robotaxi试运营。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选择保留安全员的保守策略,这与其"影子模式"数据收集需求密切相关。

行业分析师指出,两种模式各具优劣。Waymo的"一步到位"确保了技术可靠性,但牺牲了扩张速度;特斯拉的"渐进路线"风险更高,但可能更快实现规模效应。摩根士丹利最新报告显示,特斯拉车队规模已达Waymo的500倍,这种数据优势可能成为后期技术突破的关键变量。

标准之争背后的行业迷思

这场争论本质上是对"真正自动驾驶"不同维度的理解。Waymo阵营强调技术完备性,认为只有完全去除人类干预才算真正突破;特斯拉派系则更关注实用性和可扩展性,主张在保证安全前提下逐步推进。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标准制定组成员指出,这种分歧反映了行业对"安全冗余"认知的根本差异。

技术路线方面,纯视觉方案依赖先进的神经网络处理2D图像信息,需应对光照变化等挑战;多传感器方案则面临传感器标定、数据融合等复杂工程问题。MIT最新研究显示,两种方案在特定场景下各有优劣,尚未出现绝对领先者。

市场格局与未来展望

当前自动驾驶领域已形成三大阵营:以Waymo为代表的科技公司派、特斯拉主导的车企派,以及Cruise等传统车企联盟。Loup Ventures预测,到2030年全球Robotaxi市场规模将达2万亿美元,但技术路线可能长期并存。

业内人士认为,这场争论短期内难有定论。随着特斯拉FSD V12版本展现出的端到端AI能力,以及Waymo第五代系统提升的感知距离,双方都在加速技术迭代。最终胜负可能不取决于技术路线本身,而在于商业化落地能力和用户体验优化。

这场顶尖高手的过招,不仅关乎两家企业的商业前景,更将深刻影响整个自动驾驶行业的发展轨迹。在技术尚未成熟的当下,保持开放态度或许比站队更有价值。正如斯坦福自动驾驶研究中心主任所言:"通往未来的道路不止一条,关键是找到安全与创新之间的最佳平衡点。"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5-08-18
Waymo前掌门人公开质疑特斯拉Robotaxi技术 马斯克火速回怼
Waymo前掌门人公开质疑特斯拉Robotaxi技术 马斯克火速回怼 自动驾驶领域的路线之争再起波澜。近日,谷歌旗下Waymo前首席执行官约翰・克拉...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