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对华为海思芯片技术商业秘密侵权案作出一审判决,尊湃公司创始人张某等14人因侵犯商业秘密罪被依法判处刑罚。该案涉案技术估值高达3.17亿元,成为近年来国内商业秘密保护领域的一起标志性案件,也标志着华为在芯片核心技术保卫战中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案件源于华为海思公司前射频芯片开发部门负责人张某的离职行为。张某在离开华为后创立尊湃公司,并联合周某甲、刘某等多人,试图研发与海思同类别的Wi-Fi芯片技术。为缩短研发周期,张某等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海思公司的商业秘密,并将其用于尊湃公司的产品开发中,严重侵犯了华为海思的技术权益。
华为海思自2011年起持续投入Wi-Fi芯片技术的自主研发,并建立了严格的保密机制。然而,内部人员流动仍带来了一定的商业秘密泄露风险。本案中,检察机关在调查阶段聘请通信行业专家对涉案技术信息进行专业鉴定,确保了案件事实认定的准确性与法律适用的严谨性。此外,检察机关还向华为提出了完善内部管理的检察建议,助力企业进一步提升商业秘密保护能力。
2024年4月,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依法对张某等14人提起公诉。经法院审理,一审于7月28日宣判:主犯张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罚金300万元;周某甲、刘某等其他主要人员被判处三至五年不等有期徒刑,并处120万至150万元罚金;另有9人被判处缓刑并处罚金。判决体现了司法机关对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严厉打击的态度,也彰显了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的力度。
最高检知识产权检察厅负责人在案件宣判后表示,商业秘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其司法保护对激励创新、维护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检察机关将继续依法履职,坚决遏制和惩治各类侵犯商业秘密犯罪,为科技创新营造更良好的法治环境。
该案的审结不仅是对侵权个体的法律制裁,更向社会传递出明确信号:商业秘密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技术创新必须在合法合规的轨道上前行。华为海思通过此次诉讼进一步巩固了其技术成果的法律保障,也为同类高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