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为何拒绝上汽合作?官方回应揭秘内情
近日,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与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在一次公开对话中,首次详细回应了双方在鸿蒙智行尚界项目合作初期的曲折过程。余承东坦言,最初之所以拒绝上汽的合作请求,主要是因为华为在推进“四界”(即华为与赛力斯、奇瑞、北汽、江淮的合作项目)过程中已面临巨大的资源投入和运营压力,难以在短期内承接更多合作。
据贾健旭透露,他在去年与上汽董事长沟通后,迅速联系余承东提出合作意向,但遭到明确拒绝。余承东在节目中进一步解释,自华为启动与多家车企的“四界”合作后,不断有车厂主动寻求合作,但由于精力和资源有限,他基本采取了拒绝态度。华为在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领域的业务仍处于扩展和优化阶段,合作项目的增加意味着更高的协同复杂度和运营风险。
然而,贾健旭并未放弃。他强调上汽团队对华为技术及合作模式的高度认可,并主动争取进一步沟通的机会,甚至以“同乡情谊”为切入点,邀请余承东在广州车展期间面谈。这一诚意最终打动了华为高层。去年11月,贾健旭率团队赴深圳,与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余承东等人会面。任正非在交流后明确表示支持与上汽合作,称“上汽好,我看上汽有希望”,为双方合作奠定了基础。
此次合作的成功推进,不仅体现出上汽作为传统汽车巨头在转型过程中的积极姿态,也反映了华为在汽车业务领域的谨慎策略。余承东多次公开强调,华为坚持“平台+生态”模式,旨在通过技术赋能帮助车企成功,而非亲自造车。因此,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华为更注重对方的战略契合度、资源协同能力和长期 commitment。
尚界项目最终落地,首款车型H5将于本月上市,预计进军15万级家用SUV市场。这一合作被视为华为鸿蒙智行生态的重要扩展,也可能对国内智能汽车市场竞争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整体来看,余承东最初的拒绝并非出于对上汽实力的质疑,而是基于华为在业务扩展阶段的现实考量。双方的后续合作得益于上汽的主动争取和高层的直接介入,彰显出在智能化转型中,传统车企与科技企业深化协作的必要性与挑战性。
(注:本文在资料搜集、框架搭建及部分段落初稿撰写阶段使用了 AI 工具,最终内容经人类编辑核实事实、调整逻辑、优化表达后完成。)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