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下午消息(蒋均牧)当前,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特征更加明显,已经开始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渗透到社会生活各方面;同时,颠覆性变革正在加速酝酿,机遇和挑战并存。在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AI+制造”发展论坛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度行活动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魏巍发表致辞,深入阐述了我国在AI赋能新型工业化方面的战略部署与创新举措。
魏巍指出,国家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与制造业创新发展,工信部认真贯彻落实相关决策部署,全方位、深层次、高水平推进AI产业创新和赋能新型工业化。一端抓供给,推动智能产业化,实施“揭榜挂帅”,推进计算芯片、算法框架、大模型等关键技术攻关,支持上海建设智能传感器、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工作能力;一端抓应用,推动产业智能化,编织“AI+制造”行业应用全景图,搭建线上线下供需对接平台,遴选一批AI赋能典型案例,打造示范应用标杆;整体壮生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成立了工信部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一批关键急需标准,强化标准引领,支持创建上海浦东新区等11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引导产业集聚发展,支持国家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落户上海、为产业发展提供资本支持。
“尤其是我们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综合作用,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已在各地因地制宜开展了11场AI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度行活动,推动2000余家供给侧和需求侧企业精准对接、联合创新,加快推进制造业智能化升级。”他谈到。
魏巍强调,工信部下一步将进一步强化部门协作和产业协同,凝聚“政产协学研”各方面力量,深入推进AI赋能新型工业化。具体措施包括:
一、夯实底座,构建全栈式的安全可靠产业链,强化算力供给,突破高端计算芯片,加强行业大模型、聚生智能等算法攻关,加快推进软硬件适配,组织实施“模数共振”行动,支持建设一批工业领域的高质量数据集。
二、深入实施“AI+”行动,面向装备、电子、钢铁、化工等制造业重点领域,持续开展赋能行动深度行,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双向赋能,加快打造人形机器人、AI手机、AI电脑等智能终端产品,培育经济新动能。
三、强化要素支撑,坚持标准引领,切实发挥标准“兜底线、促创新、强支撑”的作用,用好国家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支持力度,建设高水平开源社区,持续完善开源开放生态。
四、统筹发展与安全,深入践行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加快制定AI科技伦理管理服务办法,提升安全治理水平和能力,与各国共同携手打造开放、公平、向善、安全的AI发展新环境。
魏巍还表示,上海市是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的高地,制造业基础扎实、应用场景丰富,中国联通在计算设施、数据积累方面优势明显,是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力量,对全国全行业都具有很强的示范带动效应。他希望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各界能够增进共识、深化合作,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重大贡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