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消息(水易)2025年,AI大模型在经历多年“野蛮生长”后,能力不断增强,应用效果持续显现,千行百业加速大模型的应用。然而,算力成本不低、数据治理有门槛、场景价值不清晰,让大模型落地并非易事,也打开了大模型交付业务的市场空间。
近日,亚信科技公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AI大模型应用与交付业务成为其业绩增长的新动能。“公司凭借企业AI大模型应用与交付业务起步早、应用落地最多的先发优势,持续打造高质量交付体系,成为AI大模型应用与交付领军企业。”
亚信科技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高念书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AI大模型应用与交付业务带来的新动能与5G专网与应用业务、数智运营业务构成亚信科技“三大增长点”,对冲传统ICT支撑业务下行周期内的风险,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新动能:AI大模型业务趁势而上
今年以来,受DeepSeek及云计算厂商基模能力提升带动,AI大模型行业应用边界不断扩展,从知识管理类迈向工控寻优类,从办公场景真正走向生产环节,落地可行性持续被验证,大模型应用在各行业的加速渗透。
在此趋势下,2025年上半年,亚信科技AI大模型应用与交付业务签约订单7000万元,同比增长78倍。虽然基数不大,但在亚信科技副总裁、云事业部总经理傅葳看来,客户对于大模型的投入都是从尝试开始,随着大模型对企业产生作用的确定性不断增强,不管是客户的数量还是质量,以及单体客户的规模都将是增长态势。
谈到亚信科技在大模型交付领域的优势,傅葳认为,大模型落地产生价值,需要对客户的场景以及大模型的作用有深刻理解。亚信科技30余年积累了对客户复杂应用场景的理解能力,同时基于和阿里云等头部AI大模型厂商的紧密合作关系,对大模型的使用、调优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和方法论。
另外,大模型交付是一个强经验相关的业务领域,亚信科技早两年就开始相关业务的探索,形成先发优势,在政务、能源、交通、制造业、零售业、大型央国企等行业积累沉淀了丰富的交付经验。
与此同时,亚信科技已经建立了一套从数据采集到应用生产的端到端全栈大模型交付工具集,包括数据与模型基础平台、运维与安全工具集、人工智能应用开发工具集,同时依托超过400人的精英化工程团队,大幅提升大模型交付效能。
傅葳表示:“整体而言,通过能力积累优势、生态合作优势、先发优势,以及标准化和通用化的工具集、方法论,将AI大模型的交付成本快速下降,形成亚信科技在交付领域独有的‘护城河’。”
拓规模:构建更健康的业务结构
近年来,亚信科技不断在实践中调整转型策略,从“一巩固 三发展”到“四个转变”再到目前的“三个增长点”,目的都是为了摆脱单一行业的业务结构。目前而言,取得不错的进展,尤其是5G专网与应用和数智运营业务已经能够稳定为企业输血。
高念书介绍,今年上半年5G专网与应用业务收入的下降主要是因为部分订单节奏延迟,导致收入转化慢。但是从新增订单的角度看,上半年的订单金额同比增长51.7%。“对于5G专网与应用业务,我们希望在巩固能源、电力、矿山行业领先地位的同时,向港口、高校、医院等园区场景拓展,扩大业务规模。”
据了解,亚信科技能够提供覆盖5G专网规划、设计、建设、运营、运维、集成等全栈需求的多场景解决方案。更是凭借5G专网软硬件产品及实践成果,荣获工信部“绽放杯”全国总决赛一等奖,斩获GTI“最佳市场拓展与商业价值奖”,被Omdia评为“全球端到端5G专网挑战者”。
对于数智运营业务,上半年也是受到运营商成本压降影响,收入出现小幅下降。而非通信行业整体订单同比增长18.2%,其中,金融领域订单额同比大幅增长48.3%,汽车领域订单同比增长5.3%,消费领域订单同比增长4.4%。
高念书表示,亚信科技长期看好数智运营业务的发展。AI的基础是数据,如果没有海量优质的数据源,以及缺乏数据治理能力,用AI也会受限。亚信科技数智运营业务能够提供的正是基于“数据聚合+场景洞察+AI赋能”的数据运营服务,为客户持续创造和提升价值。
与此同时,高念书强调,亚信科技还将进一步优化数智运营业务的结构。“未来比较理想的情况是通信和非通信市场各占50%,这是比较健康的结构。”
稳基础:ICT支撑业务“再出发”
虽然AI大模型应用和交付、5G专网与应用、数智运营业务是亚信科技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但是传统的ICT支撑业务仍是基石。在一定程度上,正是有了30余年电信级的经验积累,也让“三大增长点”的产品方案更扎实。
“通信行业给了亚信科技积累经验的机会,让我们锻炼了队伍,打造了工具集,为更多行业提供服务。”高念书表示,为了方便理解,也为了适应公司业务发展趋势,亚信科技将传统业务的描述归类为ICT支撑业务。
据悉,ICT支撑业务包括:通信行业客户的业务、网络及管理等领域(BOM三域)的软件开发和交付业务,以及政企市场的ICT类软件开发、交付和系统集成业务。“我们希望把通信的‘方言’,转为大家都能理解的普通话。”
2025年上半年,亚信科技全面推动ICT支撑业务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正视传统运营商行业结构调整的现实,立足运营商业务根据地,稳固通信行业ICT支撑业务基本盘,为公司整体业务的提升和转型夯实基础。
对于政企市场,亚信科技将秉持谨慎拓展的理念。高念书表示,市场方面与运营商组成联合团队共拓业务,产品和解决方面层面则是互补。“今后与三大运营商,以及与铁塔、广电,都会采取这种市场和产品解决方案协同合作。”
当然,无论是ICT支撑业务,还是“三大增长点”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源自研发强度。过去的一段时间,亚信科技聚焦“数智”“云网”“IT”三大产品体系,推动产品体系向AI Native演进创新,全面拥抱AI,提升产品技术引领能力,最终转化为业绩增长动能。
- “抓两头,带中间”:中国移动陈怀达详解移动云和AI的三个增长点
- 中国移动家庭客户综合ARPU达44.4元,同比增长2.3%
- 中国移动张冬:“五新”运营,让家庭市场成为存量经营的稳定器
- 中国移动杨杰:AI收入达到几十亿的数量级
- 中国移动杨杰:稳中求进,力争实现收入和利润的良好增长
- 8000mAh大电池,212g机身重量:iQOO Z10 Turbo+正式发布
- 8000mAh大电池,212g机身重量:iQOO Z10 Turbo+正式发布
- 中国电信研究院50G-PON设备直采:华为、中兴、烽火中标
- 移动云上半年收入561亿元,同比增长11.3%
- 中国移动累计开通5G基站超259万个,RedCap实现县城以上连续覆盖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