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关店近千家,“水果贵族”跌落神坛!中产为何不买单了?

2025年2月,国内水果连锁零售巨头#百果园 发布盈利预警公告,公告称其2024财年预计亏损3.5亿至4亿元,同比由盈转亏,创下自2019年公开财务数据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其门店数量也从2023年底的6081家锐减至5116家,一年关店近千家。曾经的“水果贵族”为何突然急速坠落?其背后又折射出怎样的消费变迁?

百果园的坠落轨迹

2001年,来自农村的#余惠勇 手握400元在深圳创办了百果园,开启了其命运的逆袭之路。次年7月28日,百果园第一家门店悄然开业,首日创下1.8万元销售额,单月销售额更是突破了40万元。余惠勇验证了其针对城市中产主打品质水果的商业可行性,于是他的野心逐渐膨胀,开始谋建一个庞大的水果店连锁计划。

对于余惠勇的计划,一些人并不看好,他们认为“这么大一个品类世界上没有,一定不符合商业本质。”但余惠勇却认为,“既然全世界都没有,干成了不就成世界老大了吗?”

于是,余惠勇剑走偏锋,针对中产家庭,主打高品质水果。他不仅引进日本晴王葡萄、马来西亚猫山王榴莲等小众高端水果,还对产品根据大小、甜度等指标分成不同等级,一时间,百果园的高价水果成了送礼场景的社交货币,也实实在在地切中了中产家庭对品质生活的消费升级需求。尤其是百果园“不好吃三无退货”“水果切洗服务”等服务,更是让百果园在中产家庭群体口碑不断攀升。

在余惠勇“员工加盟商化,加盟商员工化”的政策推动下,百果园连锁门店迅速扩张,截至2020年末,百果园的终端门店数超过4600家,会员超7000万人,营收突破百亿大关。2023年1月16日,百果园在香港正式挂牌,市值冲到百亿以上,跻身为中国最大的水果零售企业,风光无限。

2024年以后,百果园进入“水逆期”,其高端水果销售占比开始急剧下降,导致其毛利率不足11%,难以支撑利润,实现首次亏损。另一面,百果园加盟商门店大规模流失,一年关店近千家。究其原因还是客单价下降,门店利润不足以支撑店铺租金与员工工资。

“质价比优先”与“再生活化”

百果园的困境不是孤例,像#lululemon,#始祖鸟、#艾高 等中产标配的服饰品牌,被大量平替品牌挤压,销售一度受挫。公开信息显示,奢侈品销量在过去一年暴跌了25%。相反,山姆超市的服装区却持续火爆;二手腕表市场也迎来难得的繁荣。这背后传递出的信号已经非常明显,中产阶级消费观正从“炫耀性消费”转向更务实的“质价比优先”。

另外,在教育、医美等传统中产支出领域也出现了明显的降级现象。中产人士最爱的冰球课程人均从每周5节减少至3节,原来中产最钟爱的医美项目也从万元的热玛吉转向千元光子嫩肤,“砍大项、保刚需”成为中产们的新共识。一名上海家长坦言:“过去报班不问价,现在每一笔支出都要算回报率。”

吴晓波《2023新中产白皮书》显示,68.4%的中产将“性价比”作为首要考量,55.9%追求实用主义。另一面,拼多多、1688等平台渗透率攀升,“平替”搜索量增长200%。这种变化被学者成为“再生活化”——剥离品牌溢价,回归商品使用价值本质。其实这就是经济下行之下,中产群体开始消费降级的客观表现。

水果零售的道与术

百果园的急速下坠,本质是其战略定位和市场趋势背离的必然结果。盒马“日日鲜”水果价格低于百果园30%,叮咚买菜损耗率仅5%(百果园为15%),山姆则凭借9亿元补贴将车厘子售价压至进货价以下。百果园的“社区店”模式在即时配送与低价冲击下,护城河荡然无存。

当消费者用脚投票拒绝溢价,当山姆以“会员制+供应链”重构零售逻辑,当拼多多撕下“低价低质”标签,对于百果园而言,与其哀叹“中产不再买单”,不如躬身自问:自己到底是否为用户创造了真正的价值?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5-05-13
一年关店近千家,“水果贵族”跌落神坛!中产为何不买单了?
一年关店近千家,“水果贵族”跌落神坛!中产为何不买单了?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