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上午,深圳金蝶云大厦。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268.HK)董事会主席兼CEO徐少春带领管理层召开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当天,金蝶的股价收于16港元,下跌8.41%。
其实,当天跌的不止金蝶,而是在港交所上市的所有SaaS公司,它们都遭遇了投资者的“致命三问”:
第一问:公司营收增速放缓,还能快速奔跑吗?
第二问:虽然扭亏为盈,但是盈利能够持续吗?
第三问:AI正在吞噬一切,SaaS能够幸免吗?
面对投资者的诸多疑惑,徐少春却表现得信心十足。在这次业绩发布会压轴的总结发言中,他把“金蝶是一家非常有价值的公司”强调了三遍。那么,他的信心到底来自哪些方面?
一个可持续的业绩
11.2%,这是金蝶今年上半年的收入增长率。相比往年,虽然同样是双位数增长,但给予想象的空间似乎并不大。未来,金蝶还能跑起来么?其实,答案就在金蝶发布的这份中期业绩报告当中。
先看云订阅。今年上半年,金蝶实现了靓丽的“三答”:
1. 云订阅收入16.84亿元,同比增长22.1%;
2. 云订阅服务年经常性收入(ARR)37.3亿元,同比增长18.5%;
3. 云订阅服务相关的合同负债实现同比增长约24.7%。
这三项云订阅项目的增长率,均远远高于同期11.2%的收入增长率。
再看云订阅的续费率。今年上半年,金蝶旗下各大产品的指标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金蝶各大产品的净金额续费率(NDR)均保持在非常高的水准。
云订阅的亮眼表现,加上超高的续费率,为金蝶收入的持续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老冀认为,接下来金蝶加速奔跑的可能性很大,11.2%也许会成为阶段性的低点。
11.2%,恰好也是知名研究机构IDC预测的、2024-2029年中国企业级应用管理(EA)软件市场的复合增长率。IDC表示,EA软件市场正在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作为行业龙头的金蝶没有理由不抓住这个时间窗口。
今年上半年,金蝶实现公司权益持有人当期应占亏损0.98亿元,同比缩窄55.1%,预计今年全年将扭亏增盈。
老冀判断,一旦实现盈利,金蝶将持续盈利,因为毛利率将持续提升。今年上半年,金蝶的整体毛利率达到了65.6%,提升了2.4个百分点。
为什么提升?还是因为云订阅收入的持续增长,而该业务今年上半年的毛利率竟然高达96.2%。毛利率已经这么高了,与去年同期相比竟然还提升了0.9个百分点。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IaaS成本的降低。今年上半年,DeepSeek的横空出世,加上IaaS厂商的价格战,导致IaaS成本持续下降。金蝶集团执行董事、首席财务官林波表示,云订阅的毛利率还有机会进一步提升。
林波预测,今年全年,金蝶有望实现超过10亿元的正向经营性现金流。这也意味着,金蝶将出现收入高速增长、持续盈利、现金流充裕的“三好”业绩状态。老冀还注意到,也许是由于现金流充裕,今年上半年金蝶已经将2亿元的银行贷款全部还了,如今已经没有一分钱的银行贷款。
从如今金蝶的业绩表现,老冀仿佛看到了2018年3月的Salesforce(CRM.NYSE)。那个时候的Salesforce,也是在连续5年亏损之后扭亏为盈,此后持续盈利。在此之前,凭借超过90%的云订阅收入占比,以及超高的客户忠诚度,Salesforce已经连续13年实现超过20%的收入增长。在叠加年度盈利之后,Salesforce终于赢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股价开始一飞冲天。
两大护城河
当然,投资者还会接着问出第三个问题:就算金蝶SaaS转型成功了,可是AI时代已经到来,企业开始大规模使用大模型和智能体,还需要你的SaaS软件吗?
对于这个新的挑战,金蝶其实也做了充足的准备,那就是“SaaS+AI”,持续把AI技术深度融入到金蝶的所有SaaS产品、服务和运营流程中,用AI重构企业管理。
在产品层面,今年5月,金蝶推出了苍穹AI Agent平台2.0,发布了金钥财报、ChatBI(问数智能体)、差旅智能体、招聘智能体、BOSS助理、报价智能体等AI原生智能体。
在客户层面,金蝶已经签约了海信集团、通威股份、中国金茂、中车唐车等重点客户,助力企业探索AI与业务的深度融合。金蝶与河钢集团共建“AI+管理创新中心”,打造智能管理平台,加速公司管理体系向实时感知、智能决策、精准执行的智能化管理模式转型;创思工贸通过金蝶云·星空“BOSS助理+指标平台”AI套件,构建了“数据驱动+智能决策”的阿米巴管理新体系,系统可精准定位经营异常根源,将某加工工序单元波动问题的定位时间从2-3人天压缩至实时洞察,决策效率提升100%。今年上半年,金蝶的AI合同签约金额已经超过1.5亿元。
不过,在科技大厂、互联网巨头和AI新锐都在跑步抢占AI制高点的今天,金蝶的独特优势又在哪里?金蝶集团总裁章勇认为,数据产品和AI平台将成为金蝶AI时代的两大护城河。
在金蝶中期业绩发布会上,金蝶专门演示了其最新落地的设计AI助手应用。以无人机企业为例,内部产品设计师在完成新品设计初稿后,利用AI自动识别需求,同时检索公司内部的产品库,通过对比分析,找出每一款零件的成本及库存,评定新品开发的合理性。设计师可根据不同的设计、综合成本要求及库存情况,与AI助手进行多轮互动和交流,最后得出生产时间最优、成本最优的新产品。
要完成这么复杂的过程,通用大模型和智能体能搞定吗?当然不行。企业客户需要将ERP、PDM(产品数据管理)、工业设计软件以及财务管理软件打通,实现底层数据的互联互通,AI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AI对传统软件是不是颠覆的?AI软件很多时候是在边角、碎片化,一个企业的数据必须是高度完整缜密的。AI越发展,越要有底层的数据。”金蝶集团执行董事、首席财务官林波表示。
而金蝶能搞定。如今,金蝶正在用SaaS带动数据,数据带动企业AI,企业AI 反过来增强Saas,打造更大的“SaaS+AI”数据飞轮。
在打造数据飞轮的同时,金蝶还在构建自己的AI平台。今年5月,在发布五大智能体的同时,作为技术底座的苍穹Agent平台也迎来2.0版本重大升级,进一步降低企业应用AI的技术门槛;并通过提供更丰富的模板与工具、更深度的SaaS连接、更安全的企业级保障、更开放的技术标准,加速企业智能体开发普惠。
金蝶集团总裁章勇透露,五大智能体发布之后,企业客户反响踊跃的同时,也向金蝶提出了新的需求:大企业希望把智能体的工作拆分得更细,分不同的场景执行;中小企业则希望智能体能够搞定业务的各个流程,实现完整的闭环。
这也意味着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和碎片化,也是过去软件公司很难解决的难点。好在金蝶早就有了平台思维,之前精心打造的苍穹平台,能够灵活支持从大企业到小微企业的各种复杂需求。
如今,金蝶也为AI时代打造了苍穹Agent平台,用一个技术平台,支持丰富多彩的智能体应用。金蝶中国副总裁、研发中心总经理刘仲文表示,在苍穹Agent平台的强力支持下,金蝶将会聚焦于开发通用性较强场景的深度Agent,“我们可能会以五个或者是十个、几十个来推进”。
另一方面,企业客户的开发人员甚至业务人员都能够依托苍穹Agent平台,基于低代码甚至无代码快速配制出海量Agent。此外,金蝶的生态合作伙伴也能够利用Agent开发平台,将各种Agent嵌入现有的SaaS核心应用里面。
数据飞轮+AI平台,将助力AI时代的金蝶赢得先机。如今,苍穹AI Agent平台已经签约海信集团、温氏集团、智洋创新、湖北中烟等20多家客户;到2030年,AI的收入占金蝶收入的比重预计将达到30%。
由此,老冀不禁想起了AI应用“当红炸子鸡”Palantir是如何应对AI时代的。
就在前不久召开的Palantir 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Palantir首席营收官兼首席法务官Ryan Taylor一语中的:“大语言模型本身充其量只是一种与基本理解脱节的、表现不稳定的智能。相比之下,我们的知识图谱是纯粹的理解,并已在软件中得到具体应用。没有Palantir,大语言模型在现实世界中根本无法发挥作用。这正是我们增长的动力。”
2023年,Palantir还发布了AIP(人工智能平台),允许企业客户在自家系统中部署类似于ChatGPT的语言模型,并访问私有数据。AIP的开发环境包括调试人工智能逻辑、比较模型性能和使用可定制基准监控人工智能应用的功能,所有这些功能都可通过直观的仪表板实现可视化。AIP通过本体SDK进一步将软件开发锚定在业务环境中,允许开发人员直接从其首选的集成开发环境(如VSCode)中构建人工智能应用。这种结构化、可重复使用的框架可帮助企业迅速扩大人工智能部署规模,并通过以决策为中心的共享模型管理业务运营。
如今,通过打造“数据飞轮+AI平台”,Palantir成功转型为“高增速、高利润率、高现金流”三重闭环的 AI 公司,市值更是突破了4000亿美元大关。这家2003成立的大数据分析公司,不仅没有被AI淘汰,反而趁势而起。
多年不变的理想
一个可持续增长的良好业绩、两道AI时代的关键护城河(数据产品+AI平台),这就是如今的金蝶。可是,这就够了吗?
当然不够。在金蝶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徐少春心目中,还有一个一定要实现的梦想,那就是金蝶要成为一家企业管理AI(EMAI)公司,融合AI技术,为全球贡献中国管理智慧。在发布会现场,他喊出了金蝶的新口号:“AI时代,先进企业靠管理,先进管理靠AI ,先进管理用金蝶!”
输出中国管理模式,这其实也是徐少春创立金蝶来一直都没有断过的念头。只不过在过去,这个理想还有些遥远,因为中国企业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巨大的差距。
在ERP时代,中国企业无论是规模还是利润均与欧美同行相差甚远。当时的联想和华为,都只能消化吸收国际先进管理模式,削足适履,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
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中国企业虽然从用户规模、营收等领域赶上了欧美同行,但是在核心技术、标准制定等方面仍有不小的差距。在企业管理上,中国企业仍然更多地沿袭欧美同行的OKR等模式,并无太多创新。
AI时代,中国企业头一次与国际巨头几乎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甚至在很多领域还领先了半个身位。
2025年4月7日,斯坦福大学发布第八版《2025年AI指数报告》,其中披露:“2023年,在大规模多任务语言理解测试(MMLU)中,中国领先的模型落后于美国顶级模型近20个百分点。然而,到2024年底,美国的领先优势缩小到了0.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中国在AI领域的出版物和专利数量方面则继续保持领先。
而在很多AI应用领域,凭借过去四十多年积累的“中国制造”和产业集群优势,中国企业甚至向国外同行反向输出。例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的造车新势力小鹏已经能够向全球销冠大众输出电子电气架构,中国的自动驾驶公司Momenta则同时向BBA(奔驰、宝马、奥迪)、丰田、本田等海外巨头输出“中国智驾”技术。
正所谓厚积薄发,如今,输出中国管理模式的机会也已经到来。金蝶正在积极推动全球化战略布局,大力拓展东南亚、中东等海外市场。期内,金蝶云·星空签约晶晨半导体、绿联科技、SKYWIN Energy、PT WALSIN EVERISING等259家中企出海和海外本土企业,涵盖现代服务、装备制造、电子高科技等多个行业。
其中,金蝶为新加坡本地企业SKYWIN提供了大宗贸易行业的数字化底座,助力其实现了期现货交易的全链路协同及智能监控预警,以及全球资金账户集中化管理。如今,金蝶已经构建了新加坡、越南及中东等多个国家或地区的本地化应用及语言包。
此外,金蝶积极拓展海外生态,引入渣打银行、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等国际业务伙伴,在智能司库服务、跨境支付、金融科技创新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合作,助力中企全球化发展。
“让中国管理模式在全球崛起,这是我们的信念;先进的管理用金蝶,这一定会实现。最终,我们金蝶也会成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公司,我觉得未来五年特别值得期待!”徐少春的总结掷地有声,也让我们对未来的金蝶充满了期待。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