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物流、快递行业的智能化升级,无人配送车凭借 “降本增效” 的优势快速普及,成为不少企业布局未来的核心设备。然而近日,一则关于无人车企业的负面消息却让整个行业绷紧了神经——快递业资深人士 “快递哥窦立国”爆料,某品牌无人车因涉及诉讼,其位于苏州的总部部分区域已被警方查封。
尽管爆料中未直接点名,但结合行业动态不难推测,此事指向的正是近期深陷 “知识产权纠纷” 的九识智能。据悉,京东已就 “商业秘密侵权” 向警方报案,直指九识智能存在技术窃取行为。截至目前,九识智能始终保持缄默,既未否认也未回应相关传闻,这种 “沉默” 让市场恐慌情绪持续,而最焦虑的,莫过于已购买九识无人车的用户群体。
从法律层面看,这场纠纷的潜在后果不容小觑。多位法律界人士分析,可参考 2023 年华为海思诉尊湃通讯一案。若九识智能 “侵犯商业秘密” 的行为经查实,对于这家仍处创业阶段的企业而言,这样的打击可能是致命的。
用户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无人配送车绝非简单的 “硬件设备”,而是高度依赖持续技术支持的智能系统 —— 其自动驾驶算法需要实时更新以适配复杂路况,传感器校准、远程故障诊断、地图数据迭代等核心功能,都离不开厂家后台的持续服务。有物流企业技术负责人透露:“一旦厂家服务中断,无人车就成了‘没脑子的铁壳子’,别说自主配送,连基本启动都成问题。”
更棘手的是,即便短期内无人车仍能勉强运行,潜在风险也已浮出水面。若九识智能因纠纷需紧急调整技术方案(如更换核心算法、拆除涉侵权模块),已投入使用的车辆可能出现系统冲突、功能失效等问题。想象一下,正在社区配送的无人车突然导航失灵,或在路口无法识别红绿灯,后果不堪设想。
对于企业用户而言,前期投入的沉没成本同样令人心痛。据行业数据,单辆九识无人车的采购成本价格不菲,现在若成了废铁,不仅前期钱打了水漂,后续还得重新采购设备,损失难以估量。
针对用户的焦虑,法律人士给出了具体建议:已购买设备的用户应第一时间与九识智能沟通,要求其书面明确案件调查期间的售后服务保障措施,包括技术支持、故障维修的具体责任与时效;同时,可要求签订补充协议,约定若九识智能因案件无法履行服务承诺,需承担赔偿责任。此外,用户还需留存好采购合同、付款凭证、沟通记录等证据,为可能的维权做好准备。
此次事件也让行业开始反思:在无人配送快速发展的赛道上,企业既要守住技术创新的底线,更要兼顾用户权益的保障。毕竟,无论技术多先进,若无法给用户稳定的预期,最终只会失去市场的信任。而对于用户来说,此刻最迫切的,或许只是一个明确的答案:他们买的无人车,到底会不会真的变成一堆废铁?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