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调整供应链:中国零部件+印度组装瞄准iPhone 17

富士康调整供应链:中国零部件+印度组装瞄准iPhone 17

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背景下,富士康近期动作引发行业关注。据印度媒体报道,富士康已开始从中国向印度运输iPhone 17的零部件,包括显示屏、玻璃盖板、机械外壳和集成后置摄像头模块等核心组件。这一举措标志着苹果供应链战略的进一步调整,即“中国零部件供应+印度组装”的新模式正在形成。

供应链调整的渐进式推进

数据显示,6月份富士康从中国进口至印度的零部件中,约10%用于iPhone 17,其余仍以iPhone 16和iPhone 14为主。这种比例分配表明,富士康正采取渐进式策略:一方面维持现有机型的产能,另一方面为iPhone 17的量产铺路。试生产预计本月启动,8月进入量产阶段,9月与全球发布同步。

值得注意的是,iPhone 17将成为苹果首款从上市首日起就在中国和印度同步生产的机型。这与早期机型形成鲜明对比:iPhone 14的印度组装比中国晚6周,而iPhone 15已实现两国近乎同步生产。这种演变反映出印度在苹果供应链中的地位正在快速提升。

印度作为战略出口中心的崛起

苹果将印度定位为“战略出口中心”,尤其是针对美国市场。这一布局直接回应了美国政府对进口电子产品加征关税的政策。据报道,苹果计划到2026年将美国市场的iPhone采购全部转移至印度生产。

印度制造的竞争力不仅体现在关税优势上,还受益于当地政府的生产激励计划(PLI)。该政策为电子产品制造商提供补贴,吸引外资企业扩大本地产能。与此同时,印度正在逐步提升供应链能力——从最初的单纯组装,到参与iPhone 16的新产品导入(NPI)流程,再到如今iPhone 17的核心零部件本地化测试,其产业升级路径清晰可见。

中国供应链的持续角色

尽管组装环节向印度转移,中国供应链仍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此次iPhone 17的试生产依赖中国进口的零部件,说明中国在高精度组件领域的技术积累和产能优势短期内难以被取代。

这种“中印供应链协作”模式可能成为过渡期的常态:中国提供高附加值零部件,印度完成劳动密集型组装,最终产品出口至欧美市场。对富士康而言,这种布局既能规避地缘政治风险,又能优化成本结构。

挑战与不确定性

然而,这一战略仍面临多重挑战。印度本土供应链的成熟度、工人熟练度以及基础设施瓶颈可能影响量产效率。此外,中美印三方的政策变动也可能带来变数。例如,若美国调整关税政策,或印度PLI补贴力度减弱,都可能迫使苹果重新评估其供应链布局。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富士康的调整不仅是企业行为,更折射出全球科技制造业的深刻变革。跨国企业正试图在效率、成本与风险之间寻找新平衡点。短期来看,中国与印度的供应链协作可能进一步深化;长期而言,印度能否培育出完整的电子产业生态,将决定其能否真正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

对于消费者而言,这种供应链调整或许不会带来显著的产品变化,但企业背后的战略博弈,正在重塑全球科技产业的竞争格局。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5-07-15
富士康调整供应链:中国零部件+印度组装瞄准iPhone 17
富士康调整供应链:中国零部件+印度组装瞄准iPhone 17 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背景下,富士康近期动作引发行业关注。据印度媒体报道,富...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