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芯片团队近千人规模曝光 业务进展仍待市场检验

格力芯片团队近千人规模曝光 业务进展仍待市场检验

近期,格力电器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披露了其芯片业务的最新进展,引发业界广泛关注。作为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格力电器跨界半导体领域的战略布局始终备受瞩目,而此次披露的团队规模和技术投入情况,为外界提供了一个审视其芯片业务发展现状的重要窗口。

研发投入与团队规模引关注

根据格力电器披露的信息,公司自2020年初至2025年一季度研发投入总额达340亿元,其中芯片业务占据一定比例。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数字与专业芯片企业中芯国际同期252亿元的研发投入相比,显示出格力在技术投入上的决心。更引人关注的是,格力电器首次明确表示其芯片团队规模已接近千人,其中技术人员占比超过60%。这一规模虽不及中芯国际等专业厂商,但对于一家跨界企业而言已属可观。

针对投资者对珠海零边界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参保人数仅18人的质疑,格力电器回应称相关信息已进行更新。这一细节反映出跨界企业在业务披露方面需要更加透明,以避免外界对其实际业务规模的误解。

业务布局与技术路线

格力电器的芯片业务布局始于2015年,当时设立了通信技术研究院微电子所和功率半导体所。2018年成立的珠海零边界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专注于MCU芯片、智慧家庭芯片和功率器件研发。2022年成立的珠海格力电子元器件有限公司则主攻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晶圆制造及相关业务。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格力电器在碳化硅功率器件领域的布局。董明珠在公开场合强调,公司已建成亚洲首座全自动化碳化硅工厂,且整个制造流程完全自主。这一技术路线选择显示出格力对新能源汽车、工业控制等新兴市场的战略预判。碳化硅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在高压、高温、高频应用中具有显著优势,是功率半导体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跨界挑战与市场检验

尽管格力电器在团队规模和硬件投入上展现出较强实力,但跨界半导体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半导体行业具有技术门槛高、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的特点,这与家电行业的运营模式存在显著差异。其次,芯片产品需要经过严格的市场验证,特别是在工业级和车规级应用中,产品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极高。

格力电器强调其芯片业务不仅服务于自身需求,还将为其他半导体厂商提供服务。这一战略定位意味着其产品和技术需要接受更广泛的市场检验。目前来看,格力芯片业务的实际市场表现仍有待观察,特别是在专业芯片厂商已占据主导地位的竞争格局下,如何实现差异化突破将至关重要。

未来展望

格力电器在芯片领域的持续投入,反映了中国传统制造业向高端技术领域延伸的产业升级趋势。董明珠将芯片研发定位为"中国制造企业的责任与担当",这一表述凸显了企业家的战略视野。然而,半导体产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成功不仅需要资金投入,更需要在技术创新、人才积累和市场开拓等方面形成系统竞争力。

随着格力芯片团队规模的扩大和碳化硅工厂的投产,其业务发展已进入关键阶段。下一步,市场将重点关注其芯片产品的实际性能指标、量产能力和商业落地情况。只有经过严格的市场检验,才能真正评估格力跨界芯片领域的成败得失。

总体而言,格力电器在芯片领域的布局展现了中国制造企业技术升级的雄心,但半导体行业的客观规律决定了这是一场需要耐心和实力的长跑。未来几年,格力芯片业务能否实现从投入期到收获期的转变,将成为观察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案例。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5-08-07
格力芯片团队近千人规模曝光 业务进展仍待市场检验
格力芯片团队近千人规模曝光 业务进展仍待市场检验 近期,格力电器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披露了其芯片业务的最新进展,引发业界广泛关注。作...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