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英伟达芯片"后门"争议难有技术定论
近期,英伟达H20算力芯片的安全性问题引发行业广泛讨论。360创始人周鸿祎在第十三届互联网安全大会期间接受采访时,对这一技术争议提出了专业见解。作为中国网络安全领域的权威人士,他的观点为这场讨论提供了重要参考。
从技术层面分析,周鸿祎指出硬件设备的安全评估存在客观难度。现代芯片通常需要配套软件驱动才能正常运行,这种软硬件结合的架构使得安全验证变得复杂。在技术实践中,漏洞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开发者有意植入的"后门",另一类则是开发过程中无意引入的普通漏洞。这种区分在安全审计中至关重要,但也增加了判断的难度。
针对英伟达芯片的争议,周鸿祎认为中国方面的担忧具有合理性。他提到美国政府曾对科技企业提出过特殊要求的历史背景,这使得对进口芯片的安全审查成为必要程序。7月31日相关部门约谈英伟达,要求其就H20芯片安全风险进行说明,正是这种审慎态度的体现。
值得注意的是,周鸿祎在分析中保持了技术中立的立场。他一方面理解监管部门的谨慎态度,另一方面也指出英伟达作为商业企业,中国市场对其至关重要,故意植入后门不符合商业逻辑。这种平衡的观点展现了对技术问题和商业现实的全面考量。
在解决方案方面,周鸿祎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他推荐引入第三方安全公司进行独立审计,这种机制既能保障审查的专业性,又能增强结果的可信度。这一建议既回应了安全关切,也为企业提供了自证清白的途径。
英伟达方面已多次作出回应,强调其芯片不存在后门、终止开关和监控软件。8月1日和6日的两次声明都重申了网络安全对公司的重要性。这种积极的回应态度有助于推动问题的解决。
这场争议反映了全球科技产业面临的新挑战。在技术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平衡国家安全与技术合作成为重要课题。周鸿祎的分析为这类问题提供了理性思考的框架:既要保持必要的安全警觉,又要避免过度反应影响技术创新。
从行业角度看,这一事件可能推动更完善的安全审查机制建立。未来,第三方安全审计或将成为跨国科技合作的标配流程,这既是对用户负责,也有利于建立企业信誉。
当前讨论的核心不在于对特定企业的指责,而在于建立可信的技术安全评估体系。周鸿祎的观点提示我们,在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需要专业、理性的态度来处理安全关切,既保障国家安全,又维护健康的产业生态。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