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网·机器人5月13日 近日,华为与优必选科技签署全面合作协议,标志着华为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布局再落一子。双方将围绕人形机器人技术研发、智慧工厂场景应用等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推动具身智能从实验室走向工业与家庭场景的规模化落地。这一事件背后,是华为近年来在具身智能领域持续深耕的战略图谱。
技术整合:构建全栈式AI能力
华为的具身智能布局以底层技术为核心,依托昇腾AI芯片、鲲鹏算力平台、华为云及盘古大模型,构建机器人“大脑”与“神经系统”。例如,昇腾全流程开发工具链支持行业专属模型训练,Atlas服务器集群则为大规模推理提供算力保障。与优必选的合作中,华为将输出全栈AI基础设施能力,支持其建设具身智能创新中心,打造“人形机器人+智慧工厂”联合示范方案。此外,华为已申请多项机器人专利,涵盖灵巧手协同控制、四足机器人运动决策等核心技术,强化硬件研发能力。
生态构建:从资本投资到产业联盟
华为通过资本与产业双线推进,加速生态扩张。2025年5月,旗下哈勃科技投资具身智能企业千寻智能,持股1.43%,后者凭借具身大模型和26自由度人形机器人Moz1跻身赛道前列。更早的2024年11月,华为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投入运营,联合乐聚机器人、兆威机电等16家企业成立技术联盟,覆盖运动控制、感知决策等关键环节。这一“技术底座+生态伙伴”模式,与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HI模式异曲同工,旨在通过开放协作推动行业标准化进程。
场景落地:聚焦工业与家庭双赛道
华为的具身智能布局强调场景驱动。工业领域,优必选Walker S1已签约汽车制造场景,用于生产线自动化;家庭场景则计划推出双足与轮式服务机器人,集成华为大模型的智能交互能力。同时,华为与广汽等企业探索“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将人形机器人嵌入制造全流程,提升柔性生产能力。根据规划,优必选2025年计划交付数百台人形机器人,2026年目标突破千台,华为的技术赋能将加速这一进程。
行业影响:重塑竞争格局与市场预期
华为的入局正在改变人形机器人产业格局。一方面,其技术输出降低了合作伙伴的研发门槛,推动国产替代;另一方面,产业链分工趋向专业化,如兆威机电提供高扭矩电机,拓斯达聚焦运动控制平台。据预测,2030年全球具身智能市场规模将超2300亿元,中国占比44%,华为的生态协同模式或复制其在通信、智能汽车领域的成功,成为行业标准的重要制定者。
结语
从技术研发到生态联盟,从工业落地到家庭渗透,华为正以“根技术+开放生态”的双轮驱动,构建具身智能的全产业链竞争力。与优必选的合作仅是冰山一角,未来随着更多场景突破与技术迭代,华为或将引领人形机器人从概念走向普惠,开启智能时代的新篇章。
- 华为加码具身智能:从技术底座到生态协同,重塑人形机器人产业未来
- 侨银携手人形机器人国家队,着力推动三类人形机器人产品首发
- 宇树科技的Go1机器狗存在后门漏洞?官方回应了
- 宇树科技回应Go1机器狗安全风波:第三方密钥泄露致黑客入侵,服务已紧急处置
- 宇树科技王兴兴:在香港有经营业务 未来可能来港上市
- 宇树科技回应“机器人半马摔倒”
- 人形机器人半马排位赛结果出炉,明日“大战”谁主沉浮?
- ABB计划拆分机器人业务,2024年营收达到23亿美元
- 全国首个基于开源鸿蒙的机器人操作系统M-Robots OS正式发布,中国机器人产业进入“群体智能”新时代
- 深开鸿发布全国首个基于开源鸿蒙的机器人操作系统M-Robots OS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