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能干活赚钱?CEO直言:现在还早着呢

机器人能干活赚钱?CEO直言:现在还早着呢

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的一席话引发了行业思考。尽管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已有初步落地,但他坦言,现阶段期待机器人“干活赚钱”为时尚早。这一观点既反映了技术现状,也揭示了行业发展的现实路径。

**技术瓶颈:干活不如表演现实**

王兴兴指出,当前机器人在运动、表演等场景的落地性远高于实际生产。以宇树机器人为例,其产品因春晚扭秧歌表演走红,甚至引发断货,而格斗比赛中的表现也验证了动态控制技术的进步。相比之下,工业场景对精度、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的要求更高。例如,汽车工厂的装配线需要毫米级重复定位精度,而现有机器人在复杂非结构化环境中仍面临感知与决策的挑战。

这一差距源于核心技术成熟度的差异。表演类任务可通过预设程序实现,而“干活”需要实时感知、自主决策和柔性交互能力。波士顿动力Atlas机器人虽能完成跑酷等高难度动作,但其液压系统的高成本与维护复杂度限制了商用化。王兴兴坦言,宇树目前聚焦于“训练机器人在多场景干活”,正说明通用能力尚未突破。

**商业化路径:从娱乐到工业的渐进**

宇树的策略体现了务实态度——先通过表演、格斗等场景积累技术和资金,再向工业领域延伸。这种“曲线救国”模式在机器人行业并非个例。日本软银Pepper机器人曾主打服务场景,最终因功能单一退出市场;而协作机器人龙头UR则从工业细分场景切入,逐步扩展应用边界。王兴兴强调“最终目标是干活”,但选择先落地娱乐场景,既降低了市场教育成本,也为技术迭代争取了时间。

行业数据佐证了这一趋势。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统计,2024年全球娱乐机器人市场规模同比增长35%,而工业机器人增速仅为12%。高盛报告显示,人形机器人要在制造业规模应用,需将成本降至5万美元以下,目前优必选Walker X等产品单价仍超10万美元。

**未来挑战:通用化与场景定制的平衡**

王兴兴提出“通用型人形机器人”愿景,但这一目标面临双重矛盾。技术上,通用性意味着更高的软件复杂度。特斯拉Optimus通过端到端AI训练提升适应性,但量产版本尚未证明其多任务能力;产业端,客户往往需要定制化解决方案。宇树在汽车厂的合作便属于垂直场景试点,与“通用”目标仍有距离。

专家指出,人形机器人需经历“专用—模块化—通用”三阶段。现阶段更可行的路径是像工业机械臂一样,通过标准化关节、传感器模块降低硬件成本,再通过AI大模型提升任务泛化能力。王兴兴透露团队正全力投入多场景训练,或暗示其技术路线侧重软件层突破。

**结语**

机器人“干活赚钱”的愿景虽远,但并非遥不可及。从表演到格斗,从单点突破到全栈能力,宇树等企业的探索为行业提供了现实样本。正如王兴兴所言:“现在谈替代人力为时尚早,但每一次跳舞和格斗,都在为未来的干活积累台阶。”这场长跑中,技术耐心与商业理性的平衡,将决定谁能率先冲过终点。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赞助商
2025-08-09
机器人能干活赚钱?CEO直言:现在还早着呢
机器人能干活赚钱?CEO直言:现在还早着呢 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的一席话引发了行业思考。尽管人形机器人...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