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门锁误识人脸引争议 官方回应将核实反馈

小米门锁误识人脸引争议 官方回应将核实反馈

近日,一则关于小米智能门锁误识别人脸导致门锁被开启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据媒体报道,一位用户家中的小米智能门锁2 Pro将外卖员人脸错误识别,导致门锁被意外开启。这一事件不仅让用户感到担忧,也引发了公众对智能门锁安全性的讨论。

事件回顾:门锁误识别引发安全隐患

8月11日,网友史先生发帖称,其家中的小米智能门锁2 Pro将外卖员人脸错误识别,导致门锁被开启。据史先生描述,当时他正躺在床上休息,门锁却被外卖员的人脸识别开启。史先生表示,该外卖员与自己脸型确实有几分相似,但这种情况还是首次发生。此前,该门锁偶尔会出现需要二次扫脸才能正确识别的情况。

事发后,史先生立即联系了小米客服。小米客服表示将安排工程师上门检修,并承诺会记录核实相关情况。客服还强调,如果消费者购买的智能门锁遇到类似问题,可以第一时间联系客服,公司将尽快安排专业人员上门检查。

产品背景:高端配置多重防护

据了解,涉事的小米智能门锁2 Pro于去年8月上市,售价2299元。该产品主打AI 3D结构光人脸识别技术,配备门外AI智能猫眼摄像头和门内高清大屏可视功能。产品支持多达10种开锁方式,包括人脸、指纹、密码、临时密码、蓝牙设备、应急钥匙、NFC门卡等多种解锁方案。

从技术规格来看,该产品采用直插式C级锁芯贯穿锁体设计,理论上能够有效防止技术开启或暴力拆卸。C级锁芯是目前民用锁具中安全等级最高的标准,通常需要专业人员花费较长时间才能破解。

技术分析:人脸识别存在哪些挑战

人脸识别技术作为生物识别的一种,其准确性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首先,相似面容确实可能造成误识别,特别是当两个人面部特征相似度较高时。其次,光线条件、角度变化、遮挡物等环境因素也会影响识别效果。

业内专家指出,3D结构光技术相较于普通2D识别具有更高安全性,能够有效防止照片、视频等平面攻击。但即便如此,对于真实面容相似的情况,目前的识别算法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行业现状:智能门锁安全性受关注

近年来,智能门锁市场快速增长,但安全问题也时有发生。2022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曾发布智能门锁质量安全风险警示,指出部分产品存在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方面的安全隐患。

行业标准方面,目前我国已出台《电子防盗锁》(GA 374-2019)等行业标准,对人脸识别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提出了具体要求。但专家表示,随着技术发展,相关标准需要持续更新完善。

用户建议:多重验证更安全

安全专家建议,对于重视安全性的用户,可以考虑启用多重验证机制。例如同时设置人脸识别+密码,或者指纹+临时密码等组合验证方式。此外,定期更新固件、设置异常开锁提醒等功能也能提升安全性。

对于此次事件,小米方面表示将高度重视,除了安排工程师上门检修外,还会将问题反馈至总部专员跟进。公司承诺将持续优化产品性能,提升用户体验。

后续发展:行业或加强自律

这起事件可能会促使整个智能门锁行业更加重视产品安全性。业内人士预计,未来企业可能会在以下方面加强工作:优化识别算法降低误识率、增加活体检测等防伪技术、完善售后响应机制等。

消费者在选购智能门锁时,也应注意选择正规品牌,了解产品的安全认证情况,并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解锁方式组合。

结语

智能家居产品在带来便利的同时,安全性始终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此次小米门锁误识别事件,既是对企业的提醒,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改进方向。随着技术进步和标准完善,相信智能门锁的安全性将不断提升,为用户带来更安心的使用体验。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5-08-11
小米门锁误识人脸引争议 官方回应将核实反馈
小米门锁误识人脸引争议 官方回应将核实反馈 近日,一则关于小米智能门锁误识别人脸导致门锁被开启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据媒体报道,一位...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